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之兴汉封神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变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优啊,军中粮草所剩无几,不能在这继续困守下去了,得想办法突围啊。”董卓苦着脸朝大军师李儒说道。

自董卓被先零羌围困在望垣之北以来,时日已经不短了。

其间,董卓几次带兵想要突围,可硬是被羌人挡了回来。即便麾下西凉兵悍勇,更有华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牛辅、胡轸等猛将,几番突围也没能成功。

不知道先零羌打的什么主意,总是围而不攻,李儒分析说:“或许是先零羌想围死我军,然后将我等生擒活捉。”

董卓也猜测确实有这个可能。

要是先零羌真打的是这个主意,那么羌人的意图就要实现了。

因为董卓现在粮尽了。

“主公,这些日子以来,李儒遍观地形,近日正思谋一计,就是尚不知是否可行。”大军师李儒捋着颚下的山羊胡须皱着眉头说道。

“啊呀……文优有妙计为何不早说啊!?”董卓听了一拍大腿又喜又恨地叫了起来。

“诺。”大军师李儒这才将计策说了出来,“主公,我军眼下粮尽,可小斛分粮,如此便可多支撑几日。主公再一面可派出将士在河水浅缓处筑起堤堰,扬言我军粮尽,要围水捕鱼充饥。待到羌人相信放松警惕之后,我军可从堤堰下涉水渡河,一旦羌人追来,我军可决堤放水以阻挡追兵,如此我军便可安然退去。”

董卓听完,当即就拍着大腿叫道,“妙啊,妙啊,这真是妙计,文优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

“好,就依文优之计行事。”董卓叫完好,便立即决定了。

……

“主公,这几日堤堰筑好了,羌人哨骑比前几日少了许多,想来是羌人中计了。”董卓部将李傕入帐之后对董卓说道。

“主公,军中粮草真的没了,如今羌人已然中计,何不趁夜渡河突围。”部将郭汜说着显得一脸焦急。

“文优之意如何?”董卓听完抬头望着李儒问道。

毕竟这种事儿问问“智囊”的意见才比较稳妥。

见董卓发问,李傕、郭汜也齐齐将目光投向了李儒。

李儒捋着山羊胡须思量了良久,才开口答道:“既如此,主公可速遣一军到堤堰上埋伏,待夜色降临,我军便趁夜渡河。”

李儒考虑了好一会儿,虽然堤堰筑起来还没过几日,明显羌人的疑心并未完全消除,可眼下春水将近了,要是迁延时日待到羌人疑心尽去,但到时若是春水泛滥,一旦河水决堤,那就功亏一篑了。所以,这也是李儒为什么在献计之前对董卓说“此计不知是否可行”的原因了。

但眼下局势紧迫,只能冒险一试了,只能寄希望于羌人不要那么快发现,大军好顺利渡河撤走。

……

当夜,董卓领兵趁着月色渡过了河水。

可老天爷似乎喜欢和董卓开玩笑。

大军刚渡河,羌人就大军尽出朝董卓追来了。

“快决堤啊!!快快决堤放水啊!!”董卓看到对岸的羌人潮水般冲了过来,连忙朝埋伏在堤堰附近的樊稠、张济二将喊道。

二将见大军渡河,羌人又全力追来,再听到董卓的叫喊,当即掘开堤堰,河水就“轰轰轰”破堤而出,朝下游河道冲去。

此时冲入河道中的羌人骑兵也全数被河水带走。

董卓见了,这才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这不可谓不险啊,要不是樊稠、张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动作快了那么一点,此次突围说不定就真功亏一篑了。

眼见河水阻拦,羌人只能眼巴巴望着董卓大军扬长而去了。

董卓突围之后,便领兵直接回关中去了。

……

刘宠带着数百残兵并王越召集的二三千人回到北地郡治所富平县休整补给,再将战报递给张温。

此时鲜卑大军已经尽数撤回了草原。

刘宠闻知消息以后,便派王越带着暗卫前去查探虚实,没曾想鲜卑大军果然撤了,于是王越等人一路顺带收复了灵州、廉县、灵武等城。

不过收复的只是一片废墟,鲜卑大军撤走之后,将城池尽数焚毁,就连城墙都推倒了。

刘宠恨得咬牙切齿的时候,王越又带回来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万年公主斩杀魁头、拓跋邻收取了兵权,军中的鲜卑大人们推举万年公主之子骞曼为大首领。骞曼年幼,由万年公主领政。”

“额……这小侄女竟然成了大草原的实际统治者!”刘宠听完不禁心中一愕,“也好,希望鲜卑在这位小侄女的统治下能归附王化,将来别再侵犯我大汉了。”

不过刘宠这个心愿注定成空,万年公主重新一统鲜卑之后,便是刘宠的一大强敌。不仅如此,将来的万年公主甚至远非檀石槐可比!

……

过了这些时日,张温的将令总算来了。

董卓撤回关中之后驻扎在扶风,周慎、孙坚也回到了关中。不过除了董卓算是全军而还之外,周慎和孙坚三万人马全军覆没。

周慎、孙坚围困榆中日久,孙坚向周慎建议:“贼军据守城中缺粮,我愿统领一万人马,截断贼军粮道,将军统大军在后接应,贼军必因饥困不敢应战,如此贼军便会退出榆中,到时再合力围剿贼军,凉州可一战而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