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之兴汉封神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言而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刘宠凌厉目光的逼视下,贾诩不得不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然后各个都伸长了脖子听贾诩说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可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顿,而终济大业。主公虽连战连胜,雄据中原,然中原乃四战之地。袁绍、曹操、吕布、刘表等群雄四顾,曹、吕虽弱于一时,然方今刘表收取荆南四郡之后实力大涨,袁绍据河北四州之势已成。虽刘表好座谈,袁绍名实不符,然一旦两家结盟,又合曹操、吕布之兵围攻豫州,则我豫州危矣。”

“依贾诩之见,于公孙瓒、刘繇二人,主公可尽全力救一家。救公孙瓒,则灭袁绍而据河北,如此河北则为主公之关中、河内;反之,若救刘繇,那便取江东为后方。”

包括刘宠在内,众人听完贾诩这番话都发自内心地点了点头。

不过刘宠还是问了一句,“那依文和先生之见,究竟是取河北还是江东?”

只见贾诩毫不犹豫地回道:“江东……,主公,淮扬数雄并立,贼寇遍地。江北有刘勋、陈瑀,江东有刘繇、吴景、许贡、王朗等数雄,大者连州郡,小者据数县。更有九江郑宝、张多、许乾;庐江陈策、梅成、雷绪;泾县祖郎、焦己,乌程邹他、钱铜,嘉兴王晟等群贼相争。主公当趁江东混乱之际,进取江南。若待孙策凭大兵强横,剪灭江东群雄,彼时孙策据长江而守,坐拥江东之地,主公再想取江南则为时晚矣。”

经贾诩这话的提醒,刘宠也想起了孙策据有江东的后果。要是真让孙策一统淮扬,说不定他也会像历史上的曹魏一样,屡屡折戟于长江。

但要坐视袁绍灭了公孙瓒,刘宠并非只为与公孙瓒的交情而于心不忍,实在是因为公孙瓒一旦灭亡,袁绍就会一统河北,到时北方这个强敌丝毫不下于一统江南的孙策。至于此时的曹操还能不能挡住袁绍,也真叫刘宠心里表示怀疑。

而且还有曹操和吕布。吕布就不说了,至于曹操,那是给他喘上一口气,就有可能瞬间血槽爆满的家伙……

按说在刘宠心里,他既是不想让袁绍、孙策一统南北,又不想看到曹操再度崛起,但刘宠又不可能同时以一己之力挑战这几个家伙,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从单挑变成被群殴……,那么,还是阻止孙策一统江东?毕竟攻取四分五裂的江东好过攻取由孙策一统而据长江以守的江东!

正当刘宠准备拍板做决定的时候,却听到有人对贾诩的话提出了异议:

“文和先生所言实为高见,然北人乘马,南人乘船,要取江动,必有舟师,我豫州以骑兵、步卒称雄,水师非比南人,只恐贸然出兵于战不利,若是待练成水师再出兵,只怕失却南下之良机……”

这位大臣的话还没说完,袁敏就站出来摆摆手说道:“不然,末将自领主公之命,在颍、汝组建水师以来,如今手上有能操舟破浪而战之兵两万人,以此舟师必能渡江取扬州之地。”

然后又有卫觊站出来说道:“区区水师不在话下,我东莱尚有浮海而战之兵五六万人,东莱水师可称天下之冠,水具战船亦是甲于天下。若我军要渡江而战,可从东莱调水师南下,不说渡江,便是横扫长江也不在话下。”

“呃……,”

虽然卫觊的话压下了舟师之论,不过卫觊之后又有人提出了异议:

“不然。取江东非唯舟师,乃于利也。江东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又有山越时常为乱,取之实无益于中原,徒费兵马钱粮。再者要治理江东,所需人力物力,不在少数,然数年之内,江东之出不足以助中原,取之实无益处。”

此话一出,倒是有不少人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袁涣却站出来笑道:“足下此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江东六郡之地,户口百万,虽自桓灵以来,贼寇四起,以致不少户口亡于战乱。然自黄巾之后,中原南渡避祸之人拥堵津口,来往大江之舟船,日夜不绝,更有不少士人避乱于江淮,如此怎可称之为人口稀少。至于淮扬所产,水有三江五湖之利,地有稻麦桑麻之所出,又何曰无益。”

要说从豫州户曹出来的袁涣,对于包括豫州甚至天下在内的户籍产出是有一定掌握的,所以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这些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不说袁涣这些年对于天下土地和户口、产出的统计已经暗中辐射到了整个大汉,即便是以刘宠对扬州的了解,扬州也不是完全所谓的“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之地,不过要是与中原、河北相比,那淮扬确实比不上,但除了有些贫瘠以外,淮扬并非一无可取,毕竟江东之地多山岭,比不上中原、河北一马平川。

但论人口,扬州也是有大郡,比如豫章在历史上的人口峰值就有一百六十多万,这还不包括那些隐户。正如袁涣所说,虽然扬州久经战乱,人口锐减,但自黄巾以来,南渡避祸的百姓、士人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徐州南渡之人最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