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56章 科幻之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章科幻之王

《全息观影革命!吴迪用一部电影改写人类影像史》

《全球影史最大IPO诞生!银河科技募资3000亿背后的野心》

《“吴迪标准”成行业新规!全息技术让好莱坞巨头集体转向》

《彭博社:全息技术或终结流媒体?Netflix市值蒸发200亿》

《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他让电影成为过去式”——吴迪与人类感官新纪元》

《……》

接下来几天,银河科技持续刷屏全球各大热搜。

板!

板!

板!

连续涨停板!

仅仅五天,李杰就一跃成为首富。

之所以这么猛,当然不止是电影行业。

虽然全息眼镜出现的初衷是电影,但它的应用不止于影视行业。

游戏行业也被彻底颠覆。

相比于影视行业那点小盘子,游戏才是大头,此外,全息眼镜还有成长为日常电子消费产品的潜力。

万亿市值只是开始。

十万亿,也未必不可能。

只要生态构建的足够快,像苹果那样构建出护城河,十万亿市值,旦夕可至。

不过。

成功上市之后,李杰又一次消失在公众视线内。

包括新产品上线,他也没搞什么发布会。

用心做产品,总比喊口号来得强。

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如果习惯挣快钱,习惯了割韭菜,谁踏马还老老实实做产品?

企业也一样。

一年恨不得开800个发布会。

天天高强度刷脸。

没有人能永远成功,永远正确,永远win,win,win。

类似的营销套路,迟早会被反噬。

春,不是喊出来的。

而是干出来的。

真有本事,人家会心甘情愿的叫,会心甘情愿的买。

当然。

营销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过度营销。

接着,又是一阵板板板,直到银河科技的市值突破八万亿,市场才稍微冷静一点。

但也只是回调了一点点,股价又迅速涨了回去。

只因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先后官宣,启动全息电影拍摄计划。

什么超英系列,通通上马全息电影改编计划!

谁家不公布几部全息电影,那都不好意思上桌吃饭。

相应的。

国内各路资本也在迅速涌入这一全新的拍摄体系。

曾经参与过《2177》拍摄的幕后人员,一个个被疯抢。

从制片人到导演、摄影、录音、美术、道具等等团队,甭管是核心主创,还是助理。

都被各路人马高价聘请。

干!

干!

干!

新项目必须上马!

与此同时,各路芯片厂商也陆续登门。

没办法。

当下的芯片已经进入了死胡同,1纳米之后怎么发展?

没人知道。

科技圈,宛如一潭死水。

从前,那是芯片不愁卖,现在?

求着买!

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新风口,可不得上前烧烧香,拜拜佛,求着对方多买点芯片。

什么AI。

假的。

跟芯片一样,同样锁死在一条看不见的线上。

李杰当然知道那条线是什么。

不过。

他没有兴趣再去搞一个科技大爆发。

科技发展的太快,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如果想把它往好的方向引导,那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天天去忙着这,忙着那好了。

李杰牢记自己的人设。

哪怕任务已经完成,他还是维持着人设。

继续拍电影!

《2177》第二部,启动!

对于李杰‘正事’不干,反而跑去拍电影,很多人都不理解。

这跟皇帝端着金饭碗去讨饭有什么区别?

但。

影迷、书迷都很支持。

靠。

原本以为老贼要走科技咖路线,没想到,老贼不忘初心,始终记得他是一个电影导演,一个畅销书作家啊。

拍的好!

电影上映后,无脑支持!

李杰没让影迷等太久,仅仅一年半,电影就如期上映。

跟《2177》第一部首映时相比,全球范围内的全息影城增加了上千座。

有时候,不是钱不够。

而是钱不知道往哪里流。

与其投入到那些夕阳行业,风险性、不确定性太大的行业,不如安安心心的玩一玩金融游戏。

实体行业,哪那么好投入?

现在冒出一个新风口,全球资本都在疯狂投资。

快死掉的影视行业,硬生生被李杰救活了。

前不久,全球多地的影视媒体、杂志,纷纷将‘吴迪’列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人之一。

既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人,当《2177》第二部上映时,全球范围内的排片,都被拉到满中满。

全球全息影院的排片率都在六成以上。

如果是国内。

百分百!

所有场次都是《2177》第二部。

全球首日票房4.5亿美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