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袁术、陶谦、公孙瓒对曹操三路夹击的压制并未出现,让曹操留下了实力。”
诸葛亮点点头,两方征战,并不是单单影响他们两家诸侯。
“说到曹操。”诸葛亮扇了扇羽扇道:“此人才在阵战当中也有独特的见解。”
关平只听说过曹操征马超的时候,命令麾下五千人组成十重阵,金光闪闪,用以威慑马超韩遂。
“愿闻其详。”
关平重新拿出炭笔,准备重点做笔记,以后极大可能会跟曹老板对战。
“我发现曹操将战阵当中的骑兵分为陷骑、游骑、阵骑。
陷骑部署在前,负责冲锋陷阵,与白马义从差不多。
游骑则是部署在阵后,负责掩护撤退的任务。
阵骑部署在两翼,负责进攻和掩护的任务,骑兵分为前中后三分部署,足以见其骑兵强横。”
“中原本就是跑马之地,加之他北征乌桓后,又组成许多乌桓义从。”
关平画了两道线:“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诸葛亮用羽扇阻止关平继续写:“我以为,阵骑兵不得轻易离阵,游骑应和战阵保持稍远的距离。”
“嗯,懂了。”
“如果地势有利,则可迅速派出骑兵单独发起进攻,骑兵离阵后,要听从本阵金鼓旌麾的指挥。
听到三通鼓响,则要从两翼出战,听到三通金音,要退回本阵。”
“我等骑兵比不过曹操,但还是可以有的。”
关平接了一句,只不过战马是真滴不好搞。
诸葛亮倒也没放弃骑兵,只不过这不是他编阵的重点。
步兵和弓弩兵才是!
“定国,我说了这个战例,你应该能明白,冲阵是阵战的初战,成功与否,给予以后战斗的重大影响。
冲阵成功得手,先登则会给后面的主力部队打开乘胜追击的的机会,扩大战果。
如果冲阵失利,全阵会遭到敌人的反击,就像界桥之战一样,从反冲锋阵发展为追击战,袁军临阵斩甲首千余级。”
关平颇为赞同的点点头,就看双方的先登,谁更精锐。
“诸葛军师,说了这么多,快讲讲你这个阵法吧!”
关平觉得诸葛军师讲课很擅长,要先启发你,然后在勾起你的兴趣。
诸葛亮也没客气,挥舞着羽扇自信的道:“八阵图,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方向。
每一个方向,都编有一个中阵,全阵八个方向,编有八个中阵,分别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为代号!
从空中分开看,是八个中阵,合起来看,八个中阵又组成了一个大阵,所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
关平抬头道:“如此说来,八阵实则阵数有九!”
“没错。”
诸葛亮看着关平先是一愣,随即微微一笑,没想到他竟然参透了。
“八阵的中央,乃是大将和他直属余奇之兵,即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准焉!
每个中阵,编组皆是六小阵,中央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阵共计六十四小阵。”
关平点点头,看样子中军大将手里最后的精锐,到时候也需要扔出去填补。
果然八阵变成六十四阵了,这点关平一点问题都没有。
诸葛亮见关平并无疑问继续科普道:“其实在大方阵外面的游骑,也可编组为二十四阵,则共编为八十八小阵。
若是成守备状态,为了迟滞敌人的进攻,在八阵的外围还可以设置冲车以及鹿角等障碍物。”
关平表示记住了,直接问道:“诸葛军师,咱们可以进入正题,这如何编阵了吗?”
“方才我说的都理解了?”
“自然是理解了。”
诸葛亮眉头微微一皱,不慌,我倒是要看看你还能理解多少!
“阵中兵力部署遵循三个原则。”
“哪三个?”
“一是包容和对称。”
关平点点头,诸葛军师处女座的优点出来了。
而且机动转阵也方便,就跟李云龙说的后队变前队,极速前进,捅他楚云飞的**去。
阵式对称,掉头也十分灵活。
“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在编成后,则要保持两两平衡,阵的角落互相呼应牵连,一曲一折,彼此相对。”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即左右阵和甲衣校等等便是阵对称的表现。”
“那能跑吗?”
“这个倒是不能,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遁走。”
“哦。”
关平表示理解,毕竟靠金鼓为号,上万人了,铁定不能跑。
要不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时候,准保得出现。
“第二个原则便是中外和离合,即兵力分配和离合。”
“那兵力该如何分配?”
“主要兵力分配在外围,以少而精的兵力布置在中央。
形成外厚内薄,外重中轻,外实中虚的兵力部署。”
关平在草稿纸上画了几笔,弄了一个酒桶出来便于理解,随口问道:“那踩离合呢?”
诸葛亮也没纠正:“阵地上,往往会有丘陵、沟堑、树林等地形障碍,不会全都是平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