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士燮起死回生那事,太过巧合。
说不准就是他早就与关平一齐做好了局,就等值交州刺史步骘一踩进去。
别人不相信正常,关平得想着怎么忽悠庞统信他,免得到时候他亲自上阵,结果折在益州。
对于儿子的吹牛逼行为,关羽早就习惯了。
只是想不明白,儿子他为何想着要诓骗庞统?
“短时间内曹操再无动向,便先对南阳郡守将用间。”
庞统打定主意,准备好好施展一番,他本就是襄阳人,对待这一片,家族本就有着旧关系在。
如果动用起来,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就算是宛城世家,他也能联系得上。
曹操不从邺城出来的时间越久,给他准备的时间就越多。
邺城的丞相府内。
天气转暖,曹老板在写字,对于出征关中的事情,他一直都放在心上。
对于关西诸将的反叛,曹操是打心眼里高兴,他不是不清楚这些人反叛的后果。
但是从赤壁之战后,他就已经开始改变了策略,暂缓对孙刘两家的征发。
对于关西用兵是他早就预谋好的一件事,这些人表面上奉行朝廷的政令,实则在关中阴奉阳违。
莫不如就找个法子,制造借口,一举消灭他们,平定关拢,以后的战马来源会更充足。
更重要的是结束西部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安稳地方。
“明公,最新战报,潼关外聚集的叛军越来越多了。”荀彧放下竹简说了一句。
“嗯,好啊!”曹操收笔自如,非常满意。
“文若,我意让曹丕这小子留守邺城,你觉得如何?”
“丕公子如今已经是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留守邺城合情合理。”
荀彧附和了一句,他知道曹丞相目前正在为选择世子的事情头疼。
而且别看准备选曹丕留守邺城,最后能当上世子的可不一定是他。
最开始的人选是曹昂,可惜战死于宛城。
然后是曹冲,小小年纪便有成人思维,可惜病重。
当时丞相想要用自己的命向上天祈求让他儿子活下来。
曹冲死后,丞相还公然对儿子曹丕说,冲儿死了是他的不幸,是你们的幸运。
公子植随父南征刘表,又随丞相战于赤壁,后感觉身体不适,与染病将军夏侯惇一同先行返回江陵,没有遇到大败,避免了公子曹昂的下场。
去岁,铜雀台落成,丞相命人登台为赋,公子曹植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
已经被丞相寄予厚望,以为曹植是个能够成大事的人。
最合适的曹丕,又一次自动被曹老板给屏蔽了继位的资格。
现在荀彧猜测,此次西征,怕是又要带上曹植了。
而且像这种家事,荀彧心中门清,但却不会主动参与,丞相他愿意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中线刘备,东线孙权,可是有消息传来?”曹操擦了擦手,欣赏着自己的字。
“回明公。”荀彧微微拱手之后道:“孙权移独秣陵,改名建业,建立新城,修建濡须东关关隘,怕是想要入侵淮南。
至于刘玄德那里,听闻是要准备召集天下人反抗丞相,兵发宛城,只是一个月过去了,至今还没有什么动静。”
“哼,他一向如此,口号喊的震天响,可惜没什么实际行动。”
曹操无所谓的笑了笑,当初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也是口号喊的震天响,可后来呢?
对于中线,有臧霸在,曹操是相信能够防得住关云长的。
至于东线的孙权,有张辽等人在,必定能够击败孙权。
全都不足为虑。
从孙权的迁都行为上看,他绝对是把合肥,寿春以及庐江郡的皖城作为重点攻击目标了。
曹操摸着胡须想了想,中线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刘备天天嚷着要攻宛城,铁定是等自己出兵之后的一段时间后。
而且从关中到南阳郡也是极其方便,支援也来得及。
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东线,那里的百姓争相涌入江东。
张辽麾下士卒又不多,自己若是西征,铁定就没有援军支援他了。
得想个法子预防一下孙权突然发难。
“文若,江东之局势,你可以有应对之法?”曹操向荀彧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荀彧想了想,摇头道:“如今合肥等地的情况我们不如张文远知道的清楚,
既然丞相已经全权委托于他,我认为只有相信张文远的能力。”
对于张辽统兵一方的能力,荀彧是认可的。
“那我便与他去信一封。”曹操点点头,唯有如此。
“文若,沿途的粮草马匹都准备的如何了?”
“粮草早就准备充足,钟繇在邺城也备好了粮草,只待明公从邺城出发,前往洛阳。”
“不急,且先示弱,让韩遂马超召集更多的人,聚集在潼关,我好聚而歼之。”
“喏。”
~~
南阳郡,宛城府衙内。
臧霸接到襄阳城细作传来的消息,说是有一批粮草偷偷运出襄阳城,往侯家卫家送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