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从长坂坡开始 > 第678章 兵至合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远征马超,但此地也尚未安定,需要一位清正无私有大德的人统兵镇守。”

故而徐宣出任左护军,统领扬州诸军。

“如此,便多谢了。”张辽站起身来拱手,言罢便转身出去了。

直到此时,蒋济才有机会问一问胡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胡质说了张辽与武周在战事的应对上,出现了一丝的分歧和矛盾,巴拉巴拉的。

温恢点点头,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好在两个人都不是那种公报私仇的人。

随即又商议派人前往江东散播流言等等举措和办法。

胡质出屋之后,张辽就在府衙门外等他,直接走上前去:

“文德,我是非常器重你的,而你为何要如此的辜负我呢?”

胡质叹了口气道:“文远,管仲与鲍叔牙相交,管仲在生意分红时取走了很多,鲍叔牙仍然相信他不是贪心的人。

管仲在参军打仗时常常逃跑,鲍叔牙仍然相信他不是胆小的人,

听闻诋毁管仲的流言,鲍叔牙不会相信那些流言。

这样的交情才能长久啊!”

张辽若有所思,胡质则是继续规劝道:“武周身为雅士,在往常,您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了矛盾。

何况我胡质才能浅薄,才见了几次面,怎么能始终得到您的信任呢?

这才是我不愿就职的原因,还望文远能够好好思索。”

胡质的隐藏意思就是,张辽你的状态有点不对劲,

平日里对人家赞不绝口,只不过在一次分歧上产生了矛盾,你便想要把他一脚踢开。

那将来谁还能与你做搭档啊!

“多谢文德的提醒。”

张辽颇为感激的躬身道谢,这才领着亲卫往合肥赶去,他回去要和武周重归于好。

~~

皖城之内,孙权接到程普的来信,言张辽半路退回合肥,想必是皖城被攻破的消息走漏了。

“哎。”孙权再次叹息,本想一鼓作气,却没想到是这般结果。

“主公不必忧虑,张辽本就不是轻易哄骗之辈。”

鲁肃拱手开始了安慰:“莫不如趁着大胜之举,进军合肥。”

孙权点点头,既然没有成功埋伏到张辽,那己方便乘胜追击,围攻合肥。

“定国,你觉得呢?”

“自然是依照子敬先生之言。”关平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表示赞同。

可他心中所想的是,张辽竟然发现了,难不成有校事在张文远手下做事?

对于这帮校事,关平是心中存在着极大的戒备的。

此时皖城城墙附近的积水,已经重新回到皖水当中,江东的战船也纷纷离开了城墙附近。

甘宁依旧是充任先锋,沿着皖水向舒城进发,紧接着通过舒口,进入巢湖,抵达合肥城下。

关平瞥了一眼名为逍遥津地名的地方,但愿逍遥津之战莫要再重演一次。

此时的合肥还是旧城,乃是原扬州刺史刘馥所建立。

建安五年(200年),小霸王孙策命令麾下庐江太守李述攻杀了扬州刺史严象,

而梅成梅乾、雷绪、陈兰等庐江人在江淮等地聚集数万人,当地郡县都因江淮地区局势混乱而残破荒废。

当时,曹操正专注于在官渡之战中对抗袁绍,难以抽身,他认为刘馥可以稳定东南地区,于是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领命后,单枪匹马来到了合肥,建立了扬州的新治所,

同时安抚和稳住梅乾和雷绪等地方武装势力,使他们安心驻扎,其后他们也陆续归顺,且向朝廷缴纳贡赋。

刘馥在任的数年期间,在当地大行恩惠与教化。

百姓非常满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数万名以前因避乱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地。

随着人口渐长,刘馥又汇聚儒人雅士,兴办学校和进行大规模屯田,修建土坝蓄水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粮食储备。

不仅如此,对待江东的攻势,也有了充足的准备。

刘馥又建高城垒作守护,积聚木石、以草和棕榈叶编织大量草苫、储存数千斛鱼膏等作为作战防御准备。

就等着孙权来攻打呢!

可惜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孙权执掌江东八载当中,

他一直在向荆州刘表报复仇的军事行动,次数也不多,并未往合肥发一兵一卒。

此种举动,让刘馥大失所望,故而刘馥直到病逝,他所有的准备都没有预备上。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大败,孙权则趁大胜之机,于建安十四年,领兵攻打合肥,发动了第一次的合肥之战。

孙权围城百余日而未能攻破,但不久后连日下雨令到城墙快要崩塌,守军于是用草苫盖着城墙,

而夜晚则点燃鱼膏照明,观看江东士卒有何行动以作防备。

孙权无法攻陷,同时扬州别驾蒋济设计迷惑孙权,使其以为张喜援军快到,最终孙权不得不烧围自退,保住了合肥城。

继任的扬州刺史温恢,能够三月不被攻破,全都是有赖于前任刺史刘馥的储备资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