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僚属也都赞同,催促曹操,再不赶快出发,那就来不及救援了。
唯有尚书桓阶拱手问道:“大王认为征南将军曹仁能不能完全由自己判断眼前的形势,处理战事?”
曹老板自然是坚定不移的给出了肯定回答。
桓阶又问道:“大王是不是怕他和徐晃不尽心也不尽力?”
“自然不是。”
得到肯定回答后,桓阶更是拱手道:“那大王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往呢?”
“我只是担心敌军人马过多,子孝手底下全是败军之卒,公明手底下全都是新卒,恐怕他们的势力不如敌人。”
桓阶当即劝谏道:“眼下曹仁等身处重围之中,而拼死守城,毫无二心的缘由,
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境地与大王相距甚远。
人们常说,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如今他们内有死争之心,外有强将救援。
大王如果统帅大军按兵不动,从容的向敌军彰显我军的实力,
哪里还用得着担心失败,而大王亲自前往?”
桓阶说的这番话,倒是颇得曹操的认同。
“况且关羽在荆州取得如此大胜,西线的刘备必然不会在进行佯攻,
而是全力进攻洛阳,或者河东郡作为主要目标。”
桓阶再次抱拳道:“大王,身处洛阳,可勿要再轻易动身。”
曹操当即陷入了沉思:
“既然如此,那孤便暂且先命令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等十二营支援徐晃,由徐晃统之,孤暂且不动。”
桓阶觉得没啥问题,己方实力的强大,绝不是一战就能改变的。
于禁作为第一路援军已经报销了。
但是第二路援军徐商等人,第三路援军便是兖州豫州刺史们带领的士卒。
第四路援军便是夏侯惇带领的合肥守军,他们通过打江东获得许多经验,
现在去对付关羽的水军,想必也会爆发出相应的战力。
还有最重要的一路援军,那便是孙权的十万大军,还有他麾下的许多江东猛将。
别看孙权的军事指挥能力差到姥姥家了,但其麾下水军总体战力绝对能吊打关羽的水军。
在桓阶看来,关羽也就能欺负欺负没有水军的己方。
遇到孙权的水军,他也得蔫了。
如此算来,几路援军到达荆州,那关羽的兵力优势,一下子就没了!
故而桓阶认为:大王他根本就没必要动起来,因为关羽的威风也就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