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从被收编开始,就只听从曹操一人的命令,短期内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这些人已经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为兵的专业户了。
自从宛城之战后,因为军纪,被于禁教训后,青州军去找曹老板告状,曹老板便把军权亲自握在手中。
但是如今曹魏势力变弱,就得重新启用这些贼性大的士卒。
可偏偏又闹出了这种事情来。
不仅仅是青州兵,连臧霸剩下的徐州兵也开始鼓噪,跟着一同闹事。
没有臧霸在,其余将领,根本就弹压不住。
这也是曹操当初为何要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的缘由。
消息传来,大魏的文臣武将皆是震惊不已。
青徐二州的士卒根本就不把继位者曹丕放在眼里。
曹丕得知此事后,手底下人分成两派,一个是主张讨伐。
毕竟士卒擅自离去,视同叛乱者,就得杀了,以儆效尤。
让曹姓诸将或者出身谯沛人,替守不可靠地方的城防,快刀斩乱麻,以防止叛乱扩大化。
第二波人主张安抚,不要动武的平定下来,以免被刘备所趁。
此事极为棘手,尤其是连带上了徐州部将。
如果大规模换掉青徐部将,改用谯沛人,就要撤换青徐当地的军政人员。
这种手段,直接剥夺了青徐大族豪强的军权。
至于讨伐这些士卒,无异于向青徐豪强直接宣战。
如此一来,事态必然会扩大化,导致青徐二州激烈的冲突外,还会被刘备所趁,酿成更大的动乱。
现在只是暂时处于洛阳的青徐士兵发生了动乱,勿要激烈扩大化。
曹丕对此头脑清醒,没有选择大杀四方。
这也是他后来三次东征江东的时候,虽然没有太大的胜利成果。
但是顺利的收缴了青徐等地的兵权,加强了君主的权利,稳固了魏国的集中统治。
青州军虽然战力不俗,但奈何军纪一直败坏,曹操对此也多为宽容。
这些人是曹操的私人武装,其余将领根本就指挥不动。
先前曹操在世,曹彰指挥这些人击退庞统马超还行。
可是曹操一死,这些人便暴露本性,曹彰根本就喝止不住。
曹彰想要武力逼迫,可又遭到他们的反抗。
将近三十年来,加之父死子继的制度,青州军早就成为老油子了。
对此,曹彰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小脾气,他也惧怕引起大规模兵变,会被刘备所趁。
大魏皇帝曹丕命令曹彰,千万不能镇压这些人。
而是由各州郡出面招抚,安慰乱兵,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路费、口粮,准许他们回乡务农。
只要不为刘备所用,引发更大的内战,就让他们自行离去。
反正他们回到家乡屯田后,还得继续交赋税。
总之,绝不能让这些战力不俗的青州军士卒,被刘备所用。
暂时抚而不绞,等待时机,再做计较。
太尉贾诩,相国华歆,御使大夫王朗,纷纷表示赞同。
曹丕派人把这个决策,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告知曹彰。
如今外敌强大,曹彰可没有想要争夺帝位的想法。
密切关注洛阳动态的刘备,得到密报后。
在长安刚刚称帝完成之后,直接誓师。
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包围洛阳。
他就是想要趁此机会夺得洛阳,打击曹丕的士气,向中原的世家豪族彰显他的武力。
三兄弟社团,已然成为最为强劲的势力了。
从今往后,他要向全天下宣告,攻守之势互换了!
我刘备再也不是只能被动防御曹军的进攻,而是可以主动出击。
此时洛阳城外,曹彰瞧着外面的刘备大军,脸色极为难看。
内乱未平,皇帝的命令也没有传达到,强敌又来袭。
洛阳城岌岌可危!
此时此刻,刘备已成为大汉皇帝,高坐在中军大帐内。
前来参加刘备登基大典的文臣武将,还没有散去,就一起到了洛阳城外。
如此一来,可谓是将星云集。
“陛下,如今我军实力大涨,借此机会,理应立即兵分各路,趁着曹丕篡立未稳。
中原各地百姓对大汉的认同感还在,发动大规模的征战,兵分几路,最后大军合击于邺城。”
法正回到秦川之地,身体也便修养好了。
此时由他来提出北伐中原的建议。
刘备颔首,曹丕刚刚自立为皇帝,根基不稳。
加之又爆发了青徐二州士卒的动乱,如此大好时机,焉能不抓在手中?
如今自己的势力不断的扩大,兵力足可以豪横着用。
分兵多路突击,也可以让曹魏疲于应付。
多点开花,只要某一路取得极大的突破,便可以改变其余各处战事僵持的情况。
还没等法正继续阐述,外面就有士卒进来汇报,说是抓住了曹军的信使。
陈到把信件拿过刘备过目。
“曹丕倒是有些头脑。”
刘备看完之后就差法正,让他把曹丕如何处置青州军的信,朗读一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