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从1994开始 > 第184章 往大了走,往高端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往大了走,往高端走

在关乎“国运”的半导体产业问题上,韩国政府也不停出台政策来助推行业进步。

光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韩国政府就出台了五项大型政策,直指半导体产业振兴问题。

三星看到半导体行业的市场潜力,率先投资了27亿元来建立半导体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韩国半导体发展的历程中,其高度集中的财阀制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发展之初,韩国政府就提出“政府+大财团”的经济发展模式,并牵头LG、现代等财阀成立韩国电子产业联盟,想要通过政策引导来利用巨头经济影响力。

虽然韩国半导体迅速发展,但在邻居日本霸主的地位面前还是有所不足。当1984三星完成64KDRAM研发时,日本已销售了四年之久。由此可见,日韩双方的技术代差从那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好在属于三星的DRAM产业上爆发点很快就到来了,随着日本DRAM产能过剩,日美爆发贸易冲突,全球DRAM价格暴跌。

在半导体贸易协定中,日本承诺缩减产能和出口以提振价格,但收效并不明显。在日本企业低价攻势之下,美国企业纷纷败走麦城,押宝DRAM的三星虽然这场价格波动中损失惨重,亏损3亿美金。

但是因为日本企业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个市场的空档期出现了。

在美国反倾销管制下,再加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日本半导体逐渐衰落。三星则是逆势而上,认定DRAM将会迎来爆发,不断增加投资并于1985年推出了1M容量的DRAM产品。

其后,三星逐步追上日美的研发步伐,并且在1992年制造出首个64MDRAM,再到后来因为收购了来自美日两国企业的技术,一举憨实了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基础。”

——

说到这,吴景秀顿了顿,接着低声说:“这是明面上,韩国在半导体产业上做出的努力。”

闻言,正在察看文件的林义抬起头,眼睛一亮:“明面上?

难道人家暗地里的线索也被你摸到了?”

一年前,吴景秀出发来日韩时,林义就和她关于韩国的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曾交换过想法,做过布署。

都认为韩国有一股暗地里的力量在日本挖人挖技术。只是这是属于商业间d的范畴了,保密级别肯定是非常高的,一般情况下是难以触摸到。

一年以来,这女人都没提过这方面的事情,现在却突然提起,那肯定是在这方面有了进展。

果不其然,只见吴景秀得意一笑,就说:“也是运气好,这多亏了汤之上隆,是他发现的。”

林义有些好奇,“汤之上隆是东芝公司的那个技术课长吗?”

女人摇了摇头,“不是。

这是我九个月前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在我心里,他比技术课长北原仓颉还要重要一些。”

原来那技术课长叫北原仓颉啊,以前这女人为了谨慎,从不在电话里提名字的。

心里这么想着,林义就问,“有这人档案吗?”

吴景秀从一摞文件中挑出一个文件夹,翻开摊在林义跟前,说:“这是他的档案。”

汤之上隆,男,曾任日立微细加工研究所所长,生于1960年。

1986年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原子核工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日立制作所。

在中央研究所、半导体事业部、设备开发中心、尔必达存储器、半导体尖端技术等部门,从事微细加工技术开发长达11年…

看完简历,林义问:“你是怎么捕捉他的。”

说到这,吴景秀就有点小骄傲了:

“他在日立公司的派系权利争端中站错队了,事后他所在派系遭到了对手的无情清算,汤之上隆也不例外。

这件事当时闹的很大,很多新闻媒体都有报道,看了报纸后,我就对他起了兴趣。

通过细致的调查一番后,发现他有个住院的母亲,这两件事加一起给了我们有乘之机…”

“那他是怎么发现那些商业鼹鼠的?”

“事情是这样的。”

说着,女人从源头开始讲:“汤之上隆1987年进入日立成为半导体技术人员,在尔必达经历了日本DRAM产业的最后尝试,他投身半导体产业研究。

根据他自身的研究经历,他怀疑富士通有一些日本人在帮三星做事。”

林义也是有些惊奇,“难道他在早期就开始怀疑了?”

“对,他搞研究的需要经常加班,有几次不小心发现了同事的形迹可疑。

当时他没做任何反应,只是悄悄留了个心眼。

后来他在前田和夫于1995年发表的半导体通俗着作中进一步发现了端倪。

在前田和夫于1995年发表的半导体通俗着作中,竟然有他在Selete(由东芝、日立、NEC等成立的半导体民间联盟)期间所写的内部保密材料。

并且,引用的未经公开发表的内容相隔时间极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