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乌黑的剑眉很快高高扬起,高君琰嘴唇一撇,勾起一抹阴鸷狠绝的冷笑:如果他是易醉,他会如天后预料的那样,趁着皇帝出征,回国夺位!

舒雅和高君琰都没有算错。

易醉在北卫一直都留有耳目,他一得到易羽率领八十万大军出征的消息,就知道,卫国境内必然空虚。于是他向吴越王借兵二十万,加上他自己原先的七万兵马,就这样杀向北卫。

吴越王当然愿意扶立易醉,因为他的女儿南康公主,是易醉的正妻。加上吴越国世子与易醉是拜把子的兄弟,在父皇面前力谏出兵助易醉夺位。

由于事先得到天后懿旨,北卫东南边境各州郡都有准备。吴越国进入北卫,第一个最大的州是豫州。豫州治下有七个郡县,尽管事先有备,但易醉一入境就如猛虎下山,很快攻占其中五个郡县。

豫州太守正在火烧眉毛,从西部边境调来的兵马到了。他大喜间,决定主动出击,如果死守城池,根本不可能抵得住易醉首战告捷后的旺盛士气。

派出去的探马很快回报,易醉的大军已经从宝昌郡出发,目前正在离豫州一百里的一处长溪之南扎营,逐水扎营,一般都是为了解决士卒的煮饭饮水问题。

豫州太守立刻计上心头。

与此同时,易醉大营。饱饮溪水之后的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一缕缕炊烟从营地袅袅升起。

春天午后的阳光普照大地,一顶顶营帐和一面面大旗,在春风中如海涛般猎猎翻卷,旌旗上绣着的“晋王辰”几个大字,在艳艳春阳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远远的,有附近州县的百姓来溪涧汲水。照理说,这附近正在开战,百姓应该逃难才是,怎么还敢来汲水。

而他们恰恰是因为知道晋王的部队在这里,才来的。

晋王,是易醉以前在北卫的封号,此番入境夺位,依旧拉起这面大旗。虽然三年过去了,这面大旗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还是一如当年。

老百姓都知道,他们的晋王,是一代贤王,兵马过处,秋毫无犯。攻城拔寨,从不屠民。所以,他们才敢来晋王的营地附近转悠。

果然,晋王治下的士兵,对百姓不仅不加侵凌。而且,正在饮水的士兵们,看见有平民来汲水,立刻散开,让老百姓先使用溪水。

百姓们见此,更加感动肺腑,都望着那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赫赫飞扬的旗帜。“晋王辰”三个绣金大字照耀得他们几乎流泪,纷纷交口称赞:“晋王当年为我们卫国扞卫疆土,浴血沙场,后来却蒙冤受屈,被妖妃陷害,被迫流亡他国。妖妃的儿子即位后,竟然也受制于妖后,牝鸡司晨,女祸乱国。现在,妖后引入外族,侵占我国大好河山。幸好晋王回来了,只要晋王在,我们卫国绝不会沦陷!”

老百姓们都想观望晋王的风采,于是汲水之后也不离去,在营外徘徊。但很快就有人出来告知他们,赶紧离开,恐怕将有一场恶战,各位父老,还请奔走相告,晋王为救国难而来,绝不会侵犯黎民百姓!各位父老可以相安勿扰!

易醉倒不是摆架子,不愿与百姓想见。实在是情况紧急。若出去亲民,只怕贻误战机。

因为探马来报,在溪涧之北发现敌军。

易醉仍旧是习惯性地深锁剑眉,盘问了侦骑几句,就迅速对敌情作了判断。下令,勿撤营帐,勿拔大旗,部队立刻集结,向东南方向撤退。

易醉自己的七万旧部,都知道自家殿下用兵神出鬼没,是以均无异议。

但是吴越国的将领,都对此令感到纳闷。既然探马说了,北边的敌军不过几千人,且看上去队形甚是不整。只消全军扑上,一阵冲杀,必定杀他个片甲不留。我军自进入卫国,一路凯歌高奏,正是趁锐冲杀的好时候,怎么反而怯敌而退?

易醉没有跟部下解释那么多,只把冷沉沉的目光,如一把寒刃般从将领们脸上缓缓拖过去。

吴越国的将领们在这样威严而寒冷的目光下,都不寒而栗,不敢多言,依命而行。

牧京,宫城,德阳殿东堂。

这里以前是易羽的办公处,易羽御驾亲征后,将国内大权悉数交予舒雅,此处便成了舒雅的办公处。

镶金嵌玉的大型豪华坐榻上,天后舒雅穿水红。绣木芙蓉的大袖连裳,金黄银泥飞云帔帛从坐榻长长迤逦到地上,宛如云霞从天际垂落于地。

那张五官立体而分明的美艳脸庞,布满了怒。。

阶下,跪着她最心腹的几个重臣。尚书左丞邵松,廷尉李思贤,大司农左千愚,车骑将军薛奉先。

尚书台是最高行政部门,尚书台的首脑,原先是尚书令,在卫宣帝后期,一直是沈如湄的父亲任尚书令。

舒雅与易羽二圣临朝的时候,舒雅曾建议,尚书令权力过大,取消尚书令,而把尚书台的首脑变成两个,分别叫尚书右丞与尚书左丞。以此达到分权的目的。

当时,在任命两个尚书丞的时候,舒雅和易羽各自用了一个人选。邵松能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完全是舒雅一手拔擢,所以一直都是舒雅的头号心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