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战炮岁月 > 第136章 超假未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传得最多的一条是,他被女笔友给迷住了,不想再来部队当兵受苦,就想以后安逸地躺在温柔乡里。

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郑建平在九八年兵里面是收信最多一个,他最多的一天,曾经同时收到四封来信,而且这四封信还来自两个不同的省份。

部队里也强调不能交笔友,可部队也不能随随便便把当兵的信拆开来看。

当领导好奇地问他,这些写信的人是谁时?

他回答是七大姑、八大姨、表姐、表妹和同学。

当兵的人寂寞,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领导也是了解的,只要没有出什么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一忍,也就过了。

所以郑建平收信多的问题,在连队也没有谁去深究他通信的都是些什么人。

义务兵不用贴邮票,只要营里盖上一个三角戳,即可邮遍全中国。

营军人服务社的信封卖一毛一个,信纸卖一块钱一本,一本有大几十张,寄信的成本大概也就在一毛一左右,因此郑建平对写信是情有独钟。

他不抽烟也不喝酒,写信,他玩得起。

三天后,郑建平还是没有一点风声。

晚上到阅览室借书,梁荆宜听文书郭鹏永说,郑建平早就坐火车回GK了,可能是他不想回部队,又坐车去别的地方潇洒了。

梁荆宜问:“你怎么知道的。”

郭鹏永笑笑:“我是猜的。”

连队领导被郑建平探家逾期未归这个事,搞得头都大了,营领导、团机关领导是来了一拨又一拨。

出事的是一连,这可是上面有名的“老先进”。

郑建平的家人也是着急,一个大活人明明是上了火车的,怎么就不见了。

一营九八年兵中,和郑建平来自同一个省份的,全部被团里调去ZZ市里搞大搜索,火车站、汽车站、轮渡、国道、省道、县道都是像梳头发一样的,被来回梳理了好几遍。

可依然没有一点消息。

郑建平这么一大活人,就好像是人间蒸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