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应声答应。
以左相为首的一众文臣却满是错愕。
他们谏言了这么久,结果陈皇却直接将他们忽略了。
一位御史瞧了一眼左相,而后满面慷慨的站了出来,“皇上,臣有话说!”
陈皇看行他,道,“你想劝朕和吴国求和?”
那御史已经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来彰显自己以直言进谏,心怀陈国,大义凛然。
谁想到陈皇竟然开口问他,他慷慨说道,“没错,臣以为此时应该以灾情为重……”
他滔滔不绝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言语之中和左相的立场一模一样。
陈国一品堂督主严力伟瞧了他一眼,心中暗道,真是个白痴。
似乎是这御史说的太多了,陈皇没有想刚才一样等他说完,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随意说道,“朕以后不想在朝堂上再听到诸如求和之类的话,战事当前,岂能言退?把他拖出去斩了吧。”
他看向户部尚书,“天江六州赈灾所需的银子,户部想办法凑,差多少在朕的私库中拨。”
又看向严力伟,道,“一品堂上次在铜门关的表现让朕非常失望,这次天江六州的难民你亲自去处理,不要让朕再失望。”
严力伟脸颊上的肉抽了抽,从陈皇的口中听出了警告的味道,忙应声答道,“皇上放心,臣一定让天江六州无一乱民。”
陈皇这一段话说下来简简洁明了,将前方战事,赈灾银两和难民作乱的事情都安排了。
直到他说完,严力伟都表完决心了。
那上前谏言的御史才反应过来。
刚刚皇上,好像说要把我拖出去斩了?
殿外侍卫将他拖走的时候,他都想不清楚,为什么刚刚那么多人劝谏都没事,到我这脑袋就没了?
“皇上饶命啊,皇上!臣再也不敢了啊!”
要不说这语言造句博大精深。
慷慨就义,这次就是连在一起的,他刚才是慷慨过了,接下来可不就是就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