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体育 > 我要开始飙车了 > 第159章 最快用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现在是二勘,李文峰还需要不断校对更改路书,把笔跟纸都系好的话就很不方便。所以最好的局面,就是做到不要松手掉了,这是一名领航员的基本准则!

“悬架数据!”

飞跳落地之后,林向北压根没有在意自己身体冲击,立马朝着李文峰问了一句。

改了悬架调校之后,最大的机械故障隐患就是容易撞坏底盘,所以林向北着重点放在了这个上面。

“避震器回弹数据正常。”

李文峰看了一眼行车电脑数据,立马回了林向北一句。

“底盘跟油液压力表有什么数据异常?”

“没有。”

听到这个回答,林向北稍微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就是飞跳之后底盘损坏。

不过目前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隐患,这种飞跳节点,只是数百公里赛道上的一环罢了,后面还有更多复杂的路段对赛车造成冲击。

但是只要不是无可挽回的调校漏洞,林向北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稳定性是拿冠军需要保障的东西,而速度却应该是一名车手毕生的追求!

斯巴鲁GE赛车飞速赛前,很快通过了第一个赛段的计时器。

这里同样有着一个跟场地赛的不同之处,要知道像是F1这种顶尖场地职业赛车,为了得到各项数据的精确跟稳定性,除了赛事主办方之外,每一支车队在转场到达赛道之后,自己的技术团队都会围着赛道布线,安放各种传感器,把各项赛车数据精确到千分之一秒!

但是拉力赛做不到这一点,数百公里赛道要布线的话,可能得成为国家工程才行。而且GPS以及无线连接,天然存在着不稳定性,所以为了既可能保障数据精准度,赛事主办方会在关键节点位置,防止一些感应仪器,只要赛车通过就能得到数据。

虽然这种接收方式,没办法做到全程实时更新,而且精准只要求到十分之一秒。不过对于拉来赛来说也足够了,而且成本相对低廉许多。

当林向北通过SS1赛段后,精确的用时数据传输到赛事控制中心,然后再到车队控制台,很多人都被上面的数字给震撼到了。

6分33秒7,林向北跑出了所有31名A8组参赛车手的最快用时!

龙之队的策略组帐篷内,老酒鬼等几个人看着上面的数字,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复杂。

因为他们一直都通过GPS定位数据,得到了林向北大概的速度跟位置信息。只不过因为是在林间小道上,GPS数据受到很大影响,并且时断时续的,用时跟速度都不太准确,他们并没有绝对的把控,林向北处于领先位置。

对于职业赛事来说,可以说一些振奋人心的话语给车组鼓励,但绝对不能在需要精准数据制定战术跟策略的时候,直接就开始盲目乐观。

而且从其他车组的用时数据上来看,比如说亚太标致车队的准WRC车手克里斯·米克,他的车速其实跟林向北也处于一种交替领先状态。

至于雷诺·日产联盟的全日本最强拉力车手胜田范彦,以及意美车队的克洛克,他们也仅仅以微弱差距落后于林向北车速。

而且现在只是二勘阶段,谁也不知道参赛车手到底拿出了几成实力在跑,确实没有什么高兴得意的必要。

但是现在有些不同,赛段计时是要求绝对精准的,因为这是车队最终成绩的记录。SS1赛段全长11.45公里,意味着林向北平均车速已经超过了100kmh。

绝对不要小看这个速度,大多数情况下冬天拉力雪战,冠军车速都会在100kmh以内,这跟场地高速赛道超过200kmh的均速,有着本质上区别。

虽说北海道札幌赛道除了环境严苛之外,路况本身其实算不上多么复杂,全程都是雪地赛道。而不像芬兰站、或者摩纳哥蒙特卡洛站那样,一下冰雪、一下沥青、一下砂石不断交替,拖累了整体速度。

但是在勘路阶段能跑出这样的车速,绝对不是什么新人菜鸟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林向北还跑出了最快用时,领先了第二名车手米克2秒1!

拉力赛咬的最紧情况下,整个分站赛事数百公里跑完,冠亚军车手用时差距也就2.5秒。林向北一个SS1赛段,领先了准WRC车手2秒1,这完全不是以往中国拉力车手能跑出来的速度,甚至亚洲车手都很难做到!

“WHAT?”

亚太标致车队帐篷,车队比赛工程师看着这样的用时,脑海中满是疑问。

他本以为米克的实力,放在亚太拉力赛里面,那简直就是过来欺负小朋友的。

就算赛事一号种子,澳大利亚车手克洛克,以及二号种子,占据着日本本土优势的“沥青之王”胜田范彦,也绝对不会是米克的对手,从第二次正式勘路开始,他会碾压全程!

结果现在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中国新人,拿到了SS1路段试车勘路最快用时,这真不是赛事控制中心数据出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