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哑凤长安来 > 第二三八章 杨琴只身赴疆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三八章 杨琴只身赴疆场

八月十二日申时,杨琴来到一个叫马里坡的小镇,找到一个离驿馆很近的一个面馆吃东西,无意听说朝廷大军正在后面,不由高兴。于是也不急于赶路,决定先这里住下,只等朝廷大军到了,跟在后面便可。

杨琴在通往东北官道的街口找到一家小客栈住下,现在已经是秋天,杨琴并没有备好御寒的衣物,听说辽东现在早上有时已经大霜,于是安顿好马后,背着包袱回走,准备买几件御寒的衣服和一件厚披风。

杨琴不急赶路,慢慢在街上闲逛,待买好衣物返回客栈时,已经快到申时。

客栈掌柜见杨琴买了一大包东西回来,忙问要不要这里备饭,杨琴忙道:“我不吃饭,你给我泡碗面条,明日早上不用,我出去吃。”

吃过面条,杨琴进了屋子歇息。

自从离开皇宫,尽管每天都在奔波,但是杨琴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轻松自在。在客栈歇息时,匕首在身,宝剑也放在床头,灯光整夜不灭——细心的杨琴,包袱里随时保存着十来支蜡烛。

次日早上,杨琴起来,掌柜告知道:“周公子,昨天半夜,我们朝廷的前路先锋到了,正在驿馆歇息呢。”

杨琴听了大喜道:“是么?我正要到辽东去,一个人行走还担心走错路没有伴,若有朝廷大军,我跟着正好。对了,我们朝廷的援军到底有多少人哪?”

那个掌柜道:“昨夜虽然有月光,但是我也没有看清楚,大概有一百来人吧。”

杨琴道:“朝廷的援军才一百多人?这算援军么?”

掌柜笑道:“公子不知道,听说那只是朝廷援军的前路先锋呢。他们都骑马,自然快些。其他将士走路还要运送粮草,自然慢些。”

杨琴终于有些明白,于是道:“我先去吃东西,一会儿我去看看,你让人帮我喂好马。”

杨琴在客栈对面不远的一个饺子店,要了一碗饺子,两个馒头,匆匆吃过,当即返回客栈。

当杨琴牵着马来到客栈时,只见客栈前面已经有好些战马和满载粮草的马车,不少人正在套车。

杨琴于是牵马过去,来到一辆马车前,向正在套马三十多岁的一个士卒问道:“请问大哥,你们是去辽东的朝廷援军么?”

那个士卒也不抬头道:“是。”

正在这时,一个校尉模样的人过来催促道:“你们快些,王将军有令,他们先走,一刻钟后我和你们一起出发,没有带够东西的尽快去买好,不到午时我们肯定不会停下!”

杨琴不敢再问,因为知道,外人要是总向行军将士打探,很可能会被当作奸细惹上麻烦。

牵马穿过二十多辆粮草马车,杨琴于是飞身上马前行,因为刚才已经知道,被称为王将军的人会先离开。既然是朝廷援军先锋,他们肯定会急于赶路,自己先行,应当很快可以随他们一起往辽东。

一个时辰后,策马走了近二十里的杨琴经过一个茶坊,见有四五个茶客正在那里喝茶,其中还有一个妇人和一个孩子。

这个茶坊不远有处七八户农户,旁边有一眼鱼塘,杨琴于是下马,要了一杯茶和一叠瓜子一小盘点心——其实杨琴并不饿,只想在这里等到那些轻骑过来。

只一会儿,很快见来的路上尘土飞扬,有三四十骑策马而来,前面一人身披红色披风,十分显眼。杨琴知道,应当是那个王将军带的人马到了。

那行人很快经过茶坊,那个王将军勒住马头稍停了一下,很快往后挥手道:“后面的快跟上!我们现在不能停下!”

杨琴见除了领头的王将军,其他多是二十多岁的青壮年,他们身上盔甲,一手扬鞭,一手拿着刀枪,不少人身上还背着弓箭一类。

那行轻骑经过时,所有的茶客都停下了说笑。等那些人过去,才终于有人道:“我们不怕了,朝廷的大军不用三日便可以到这里了。”

又一人道:“那些高丽人和渤辽人也该好好教训,总是欺负我们。”

那个掌柜模样的人道:“你们知道什么,听说这次不单有渤辽人和高丽人侵犯我们,还有波罗人。我们损了好几个大将呢,听说黑水城节度使的儿子都死了,每天成千上百人战死呢。除了副将,其他人棺木都没有。要是再挺不住,我们这里都危险呢。”

先前那人惊道:“有这么惨么?黑水城离我们这里四百多里,哪至于打到这里?那我要赶回去看看,也不知道我老娘和妻儿怎么样了。”

那个掌柜道:“你家在黑水城,你若回去,肯定要被征去上阵。就是不征,你还忍得住?听说那些高丽人和渤辽人抓到我们的人,不是烧死就是丢到江里。前几天每天都有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呢。唉!”

杨琴再也听不下去,当即起身给了茶钱,飞身上马而去。其他几个客人,也都收拾好离开。

跟在王将军领着的队伍后面,杨琴庆幸自己选择了来这里。如果真能战死沙场,那也死得其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