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之我有系统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挑拨离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崇焕如今正在刑部的大牢里,此人到底是对是错,方逸不敢妄加定论,但他知道一点,就是崇祯处置袁崇焕,绝不是因为反间计。

后金入寇,杀入京畿,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就要因此负责,就这么简单。

方逸也没打算救袁崇焕,因为他能力有限救不过来,再一个方逸记得,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后,当时正在京师与后金作战的祖大寿,深感不平,不顾皇太极还在围困京师,直接便率军返回辽东!

这个事情让方逸细思极恐。

在大明,理论上来讲,明军的将领应该忠于皇帝,但祖大寿的做法,却明显是忠于袁崇焕,把袁崇焕放在比崇祯更高的地位上。

必须要讲,崇祯一开始对袁崇焕赋予了极大信任,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权给权。

结果呢?袁崇焕到了辽东两年,用崇祯给他的钱粮和权力,把关宁铁骑从原本的朝廷兵马,变成忠于他自己的私兵?

所以对崇祯即将处死袁崇焕这个历史事件,方逸并不打算参与其中。

既然看不明白,那就不瞎参合。

方逸将视线投向遵化城下方不远处,一个巨大的土包上面。

那个土包是个京观,方逸命人将死去敌兵的尸体,筑成京观,南北门各一个。

京观上乱七八糟地扔着折断的兵器和破碎的铠甲,还有几面残破的旗帜,作用自然就是激怒,震慑对方,无论是哪种情绪,或愤怒,或恐惧,都会影响敌兵乃至敌军主将的判断和行动。

而与此同时,后金阵营中的某处。

穿着一身普通士卒衣衫的多尔衮和扬古利正并排站在一起,也正望着城头和远处的京观,窃窃私语。

“这个方逸果然很嚣张,敢用我军将士尸体筑成京观,他就不怕大军入城,将他碎尸万段么?”扬古利眼中闪着阴冷的光芒,望着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遵化城,冷冷说道。

“国公有所不知,此人的嚣张,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当日大汗攻此城时,此人也在城下弄了个京观。”多尔衮淡淡说道。

皇太极围困遵化城时,扬古利当时并未在场,所以他对此并不知情。

“哼,若是当时老夫在场,定会亲手毁去这京观,为大汗出一口气!”扬古利的身上,散发出森森杀意,显然,方逸建筑京观之事,已经大大地激怒了他。

“国公有所不知,方逸此人极为狡诈,他当时在京观中设下炸药,杀伤了不少我军士卒。”多尔衮继续说道。

扬古利顿时便觉得后背有些发冷,心里不由得有些庆幸自己当时不在场。

嗯,贝勒爷说得对,这个方逸,确实很狡诈,这个陷阱,也很阴险。

以自己这暴躁脾气,若是在场,肯定就第一时间向皇太极请战,前去拆毁敌军京观,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那这个京观……”

“国公,我等且先不用管它,只要能攻破此城,拆它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多尔衮微微侧身,提高了声音,“苏克萨哈!”

一名同样穿着普通士卒衣衫的魁梧汉子匆匆而来,“贝勒爷,您唤我有事?”

“按事先的安排,派遣一人前去劝降,把劝降文书送到城里去。”多尔衮低声吩咐道。

苏克萨哈匆匆而去。

片刻之后,一队约三千人的骑兵队突然从后金阵中纵马飞奔而出,来到城下,来来往往地兜着圈子。

随即这些后金骑兵人人弯弓搭箭,纵马靠近城头,齐齐将手中弓矢,向遵化城中射去。

夺夺夺一阵响动,利箭纷纷射在坚盾之上,城头守军举起盾牌,将这些弓箭一一挡下,同时城头上的火枪手也是齐齐开火,只听噼啪一阵枪响过后,几十名后金骑兵纷纷中枪,掉下马去。

然而这支后金骑兵队,丝毫没有恋战之心,每人射出一箭后,便纷纷驭马后撤,用不紧不慢的速度,撤回本阵。

方逸皱着眉,从地上捡起一支弓矢。

黑色的箭杆前端,一抹白色分外的醒目。

方逸伸手从箭杆上拆下了一张纸。

“告遵化城百姓书?”方逸低声念着,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看来敌军强攻不行,就打算蛊惑人心挑拨离间了?

方逸粗略地扫了一眼,果不其然,多尔衮搞的又是拉拢分化的那一套,把方逸代表的官府和城中百姓割裂开来,说什么大金军队只为讨伐方逸而来,希望无辜百姓尽快离开此地,若是能自发起兵,将方逸抓住,则另有重赏!

这三千多骑兵一起放箭,至少会有几百支弓箭掉入城中,只要这些箭支上面的文字能被城中百姓看到,多尔衮的阴谋,便成功了一半。

方逸皱眉转过身去,吩咐武超潜,“武知事,你带些人手,把城下的类似这样的箭支都收起来,越多越好,免得扰乱民心。”

武超潜当即匆匆而去。

后金骑兵退去后,便又有一人,纵马奔出,来到城下,大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某奉大金贝勒多尔衮之命,与你等讲几句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