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姜木朗到大车店,里面喧杂的人群正在进出,随风飘扬的都是牲口屎尿的臊气。
王三秋跟豆豆没有嫌脏嫌臭,面不改色的往里走,在大车店的饭堂里,印叔正在那里等她。
“印叔,你是说要买些粮食回去?”王三秋揉着自己的手指头。
“是啊!大余渡那边去年冬旱接着今年春旱,肯定粮食要减产,价格会上涨的,现在趁着价格合适,不如囤些。我给你讲也是想让你也买些。”印叔端起粗瓷碗,喝着里面浑浊的茶汤。
印叔跑马帮已经十几年,靠的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倒腾货品挣钱,但眼拙的时候也多,主要还是靠进山收货挣钱。
他这次之所以要找王三秋商量,主要是卖出的山货里有一部分是她的银子。
王三秋不懂粮食,但连续两季旱是知道的。
她想到赵大家和其他几户人家都要大量种辣椒,肯定种粮食的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自己若能买些粮食,专门贴补给种辣椒的农户,比单纯给钱还要适应需求,这也算惠农政策了。
想到这里,她对印叔道:“印叔觉得合适,那就多买些,我这次能换回多少银子?”
王三秋要卖的山货是钦杰头人送的一对鹿茸。
“鹿茸已经被药行收去了,是二十两银子。这个价格有些低,不过已经是问过好几家药店能给的最高价,若是切片零售,药店能翻几倍。”印叔取出一张银票递过来。
王三秋没有收:“从来都是挖药的人命悬一线,卖药的人绫罗绸缎,吃药的人哎哟叫唤,印叔,这些银子就全部买成粮食吧!”
听她说这些乡间俚语,印叔知道王三秋并没有对银钱上心。
其实那对鹿茸卖出的是二十两五钱银子,其中五钱之所以没提,那是预先就说好给马帮的抽成。
见王三秋愿意买粮食,印叔还是没有收回银票:“这些出来只有十匹骡马两架大车,用不了这么多钱,十两银子就足够了。等回去多带些骡马大车来,才能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