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消息很多人都惊诧不已,纷纷出门查看究竟。
“这位小哥,如此着急忙慌的发生了何事?”
一位老者走出门,一把拉住不远处跑过来浑身是血的士卒,因为那士卒走得急,近乎是小跑着,差点给他带倒在地。
“大叔,快逃命吧!叛军打进来了!”
见有人拉住自己,那士卒心里着急,就想拨开老者的手往前走。
不怪这士卒心急如焚,叛军打进城来,谁知道会不会对城内的居民烧杀抢掠?
他自己的家小都还在城里,此刻自然要通知他们赶紧逃命,离徐州越远越好!
这人真是的,不知道现在时间宝贵吗?
要是再磨蹭下去,等白莲教的叛军将四门封住,那时可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要不是看拉着他的人是一位老头,他真的想动手推开他。
“叛军?哪里来的叛军?”
老者满脸的不信,太平盛世怎么叛军呢?
“对,叛军……白莲教的叛军,他们已经从北门打进来了,不消片刻便会杀到此处,你们再不逃可就没机会了!”
说着那士卒用力掰开老者拉着他的手没命似的沿着大街跑去,就好像后面有豺狼在追他一样。
那士卒浑身是血,就像刚刚经历过拼杀,再加上远处隐隐传来的厮杀声,让老者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随即回到家里,让家里人将家里值钱的东西收拾好,便带着他们往南面的城门赶去。
这种情况不止一处,知道形势严峻的人在逃走时不忘叫上左邻右舍一起,可以说整个徐州城被逃亡的大军所充斥。
放眼望去,大街小巷全都是拖家带口往城外逃离的人潮,其中不乏徐州城的各个官员,连徐州知府祝文田也在其列!
在逃回来的士兵赶到知府衙门向他汇报北门的情况时祝文田想到的不是如何率领众人众志成城将敌人赶出去,而是第一时间就让手下人收拾细软准备逃命。
因为他知道,一旦城破,就是必死之局!
作为徐州府的主政官,徐州城的情况他再是了解不过。
以徐州那两千多守备军,再加上知府衙门里的衙役,平时守守城尚可,若是遇到敌军攻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若是敌军攻势凶猛,只怕拉上城内民壮也抵抗不住几天,还得需要其他城池的支援。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物资充足、城备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现在城门都被敌军攻下,这种情况不抓紧跑还留着给对方送人头不成?
作为徐州府的知府,他知道如果他留下来,无非几种情况,不幸战死,或者被俘之后投降。
亦或者更惨,学习那些名垂青史的先辈宁死不屈的精神,然后被叛军折磨而死!
可是祝文田还没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得知城池失陷他没有想着怎么让来百姓安全撤离,而是只顾着自己。
经过一番乔装改扮,他便与手下人混入逃亡的队伍中向城外逃去。
至于其他几个城门的守卒在听说北门失陷后纷纷做鸟兽状逃离,也因此让白莲教的人马轻而易举就拿下了东西两道城门。
至于南门,因为南下匆忙,并未来得及安排人马围困,或者说这本就是马敬东故意为之。
孙子有云,“围师必阙”!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攻城时围住三面攻打,而留下一面给敌人逃离。
这句话的精髓就在于不要置对方于绝境,逼其殊死反击,而要给对方一定的回旋余地,以避免双方交战程度紧张激烈。
徐州城现在的情况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句话,因为守卒全无斗志,让叛军很快便掌握了东西两座城门。
然后白莲教的大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开进徐州城,也让那些意图从东西两门逃离徐州的老百姓只能转而从南门离开。
知府祝文田打扮得像个讨饭的叫花子一般混在逃亡的队伍里,本想从西门离开直奔中原,谁知道没走多久就看见有人在往回走。
一问之下才知道西门失陷,已被叛军掌控,故而只得转向南门。
沿着大街往南,尽是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这些人拖家带口,即使是在夜里依旧健步如飞,只盼望早一点出城,不要被白莲教的叛军抓住。
只是,在这一股涌向城外的人潮中,突然出现了逆流之象,那是徐州守备军军官袁春望以及他手下的士兵!
“祝大人,是袁将军的守备军,咱们有救了!”
看着逆行而来的那些人马,祝文田的手下情不自禁地对他说着。
在他心里,只要看见官军,就代表着希望。
“少说废话,赶紧走!”
听到手下的话,祝文田不由训斥到。
此刻徐州的形式只怕再来十倍数量的守备军才能将形势逆转,可是这可能吗?
答案是不可能的,既然结局无法改变,那就只有亡命出逃要紧!
自己正暗自庆自己乔装改扮后幸袁春望没发现自己,这个手下却在这里磨蹭,难不成他想谋害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