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正如你们所想,苏轼本来应该是第一名,而这一切都怪一个人,那就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主考官欧阳修阅卷的时候看到了苏轼的文章。
当时欧阳修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咦,呀呀呀!这篇文章怎么写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妙,这妥妥的第一没得说呀!”
可是,就在欧阳修准备给这份试卷画第一的时候,突然他脑子里面又出现了一个念头,他犹豫了:
“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怕只有我的学生曾巩了呀!我要是给他给了第一,那岂不是他们都说我包庇啦!给个第二也不错嘛”
就这样,苏轼阴差阳错被欧阳修给了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结果一出来,欧阳修傻眼了:“眉山苏轼?这怎么可能!”
其实他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这之后,欧阳修搜集了一些苏轼的文章,看着看着,只感觉到汗流浃背:“天才,天才,三十年之后,肯定就没人再知道我了,如此英才,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出人头地”这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在这之后,苏轼又靠着自己的一支笔、一张嘴,在制科考试中拿了个百年第一,官职也是一路狂升,势不可挡,从此之后在京城一战成名,成了文艺圈远近闻名的大红人。”
紧接着,朱铨又说了“反对变法、惨遭陷害”、“被贬黄州,花式过活”、“短暂春天,一贬再贬”、“一代巨星,终将陨落”的部分。
最后,朱铨总结道:“就是这样的苏轼,让我们感受到了世间上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