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袁东辉袁先生在吗?”黎得水问。“啥哉?”随着一声应答,从里面出来个妇人,手中抱着个娃子,一双眼睛很警戒地打量着这群来客。“请问,袁东辉袁先生在吗?”黎得水再次问。“你们是干啥的?”妇人也再问了一次,说话间,她走到店铺口,看清了来客,估量了一番,妇人就说:“我是他的堂客,请问你们找他有啥事?”话音中已经和缓了许多。眼前的这个妇人,穿着打扮很普通,可她两眼很有神,一双大脚,走起路来那种风风火火的样子,一定很能干。于是黎得水告诉她自己是从武汉来的,原先和袁东辉定好这几天碰面,有要事商议。
“噢,你是黎管轮吧,我家堂官有急事不能等你了。呶,他叫我把这封信给你。”说着,她从店铺的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给黎得水。称黎得水为黎管轮,正好说明袁东辉以前也是湖北水师的。袁东辉以前在“楚豫”做过,是个下级军官,在武昌起事时,他不知去向。后来,黎得水在上海见到过袁东辉,他俨然成为一个商人了。两人留下了联系方式。到了武昌后,黎得水曾写信给袁东辉,向他打探“朱中安”的信息。原以为此信多数是石沉大海,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不想袁东辉却回信说知道“朱中安”的下落,就在湖南慈利一带。黎得水原本对袁东辉影响很好,知道他是个诚实君子,故向黎慕军谈及此事。所以,船队能够大胆进发湘西,和袁东辉的指点也有关系。袁东辉留下的信薄薄的,牛皮纸的信封上面没有任何字,信没有封口。当着她的面,黎得水就把信里的信纸倒了出来。把信纸打开,只有一张,上面只有七个大字:去大庸天门书院。黎得水把信纸给黎慕军,随即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就向袁东辉的妻子告辞走了。时间还早,杨老板带着黎慕军等人在慈利逛逛。他悄悄地问黎慕军:“你们认识袁先生?”
语气很是不一般。黎慕军指着黎得水说:“我三哥认识他?”黎得水点点头。杨老板说:“这个袁先生是个大财主,慈利街上许多店都是他开的。外号‘袁半城’。”眼睛里满是神秘。
“不会吧?!”黎得水和黎慕军异口同声,不约而同。“真的,我不会骗你们。其实,早知道你们认识袁先生,我和我姐夫说一声,也就没有什么麻烦了。”“就那个小伞店就能称‘袁半城’,太夸张了吧?”黎慕军反问了一句,他还是不能相信。“除了伞店,还有什么饭店、茶馆、烟馆、山货店,还有旅馆、布庄什么的都是他的,他和慈利的老太爷是最要好的朋友,势力大着哪?”黎慕军和黎得水听了半信半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杨老板指着许多店铺,上面果然有不少写着“袁记”的字样。带着疑惑和不解,一行人回到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