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虚假,非常真诚。好就是好,错就是错。朱中安做错事,他照样责骂朱中安,照样给朱中安做规矩。也使朱中安开始懂事和不断改正缺点。不过,最使朱中安感动的是他也肯向朱中安透露心中的秘密。一次,他一本正经对朱中安说,他非常想朱中安娘也能抱抱他,亲亲他。朱中安告诉朱中安娘后,娘哭了。最后,娘还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但在朱中安心里,他已经把铁良看成自己的真正的兄长。铁良告诉朱中安,做人一定要正直,他说区别正直不正直其实就是两点:一是“拔刀直向更强者”,就是说,遇事不要向弱小者示威,而是和强者较劲,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藏藏匿匿,你就会尽力突破自己;二是不要随大流,不要因为你是少数而改变事实和自己。坚持正确的,不轻言放弃。然而,一旦发觉自己错了,不管人数众多,也要改正。他说汉人就是缺乏正直,汉人中正直的人很少,如果一定要有个比例,那就是百分之一。大多数汉人是相信“胜者王侯败者寇”的,他们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他们太现实。他们还有一个理论,只要是多数人同意的,就是真理。“罪不罚众”,“不犯众怒”。明明是鹿,大家都说是马,就是马,就是马鹿。又比如嘴上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在大多数汉人身上是做不到的,因此,你可以理解为他们事实上是提倡“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而且,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如果,汉人中正直的人多起来,他们才能更强大。铁良还对朱中安分析过汉族社会的特点:他们用儒家思想整治民众,强调的是稳定和承认现实。他们最反对的是那些“异端”,他们认为这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在儒家世界中,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会使他们极其不舒服,无论这种能力来自他的“独具慧眼”抑或天赋还是他后天孜孜不倦的追求。
而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恰恰是一个正直的人首先必须具备的,他不是那种因为美不按众人的意志而存在从而痛恨美的伪君子,也不是那种因为丑因为得到众人的喜爱而追随之的庸人,他是为了坚持真相终现人间而不被任何压力压倒的斗士。不知道为什么,汉族儒家对于这些“另类”,打击起来一定是不遗余力和众口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