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黎元洪和“三武”中,公开翻脸的也只是和张振武。张振武在汉阳之战后,便到上海去负责购买枪枝、弹药和服装,这期间两人即极不愉快,主因是张振武所购的军用品,多数不合用,这可以从他们往来的电报中见其端倪。他经手买的军火是否真如黎电报中所说的那样不合用,还没有证据,不过他敢于随便把所购军火自说自话分一半给山东烟台的民军,可以看出张振武是个桀骜不听命令的人。这时,全国各地由于欠饷和裁兵,游勇无归,所在谋变,此起彼伏,如驻宁的赣军、苏州的先锋营、滦州的淮军马队、洛阳的清军等。湖北武汉为革命首义之地,喜动恶静,辛亥首义有功官兵,部分恃功而骄,甚难节制。如襄阳府司令张国基不服编遣,擅杀调查专员。更有甚者,风闻同盟会又准备发起“三次革命”,湖北党人祝制六、江光国、滕亚纲以改革政治为号召,企图推翻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在同盟会和张振武这样的枭雄的双重夹击下,选择了向张振武开刀,也是必然的。这次,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邀武汉首义诸豪杰入京,黎元洪亦希望调虎离山,除去张振武。张振武入京时,受到隆重款待。但事态发展到张振武被杀害,则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大才子邓兆麟又开始进行理论分析,他的长篇大论又开始了,他分析从此以后,袁黎孙黄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对于政治,他懂得比其它人都多得多。他开始侃侃而谈反动势力和保守势力勾结,激进的机会主义将会又一次错过好机会,由于种种原因,继续和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妥协,而受到伤害的又是真正的革命党人。他分析这个消息将会对“那个小子”产生巨大影响,因为,这个事件将把黎元洪暴晒在全国舆论的光天化日之下,黎元洪将里外不是人,这必将把他驱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黎元洪将放弃他的原来的“中立”地位,无法避免地向右转。
而“那个小子”本质上是激进的,他决不会向右,这样一来,“那个小子”将和黎元洪分道扬镳,这是迟早的事。这时全国的形势可以说是局面纷争,但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起,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皆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袁世凯在北京,握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了全国的财政和税收,并能主宰清廷的生死,可谓春风得意。但袁世凯也有他的问题:他在国人中形象太差!出卖光绪,他的信用为零;挟清难而重起,分明是枭雄。尽管用刀子和金子,他能罢平身边的一切人,可在国人心目中,他是一个奸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