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清卒 > 第六十九章 装个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蔡温终于回过神来,上前两步一拱手用一口不地道的京师官话说道:“天朝上国的贵客,琉球国正议大夫蔡温有失远迎祈望赎罪!”

张石川也一拱手“在下不过区区大清平民,怎敢劳烦蔡大人亲来迎接!”

蔡温心里嘀咕:平民有这么大架子的?可既然人家不说,也不好追着问,笑道:“贵客请移步国宾馆,下官已预备下酒宴给贵客接风洗尘。请,请!”

“哎,等等,有件事还要劳烦大人。”

张石川一挥手,赵大勇答应一声转身回船上,不一会儿就把一串儿二十几个海匪用一根绳子穿着牵了过来:“蔡大人,这几个人是海上为非作歹的海匪,被我擒了来。如今交给蔡大人处置吧。”

“这……”蔡温也懵圈了,这叫什么情况?

海匪你抓了就抓了,你在海上抓的,想怎么处置不行?往我这塞干嘛?这事也不归我们管啊。可是嘴上没这么说,招呼一旁侍卫接收了海匪先压进牢里再说吧。

坐上好像滑竿一样的轿子来到国宾馆,沿途的风景又让张石川有种回到明朝的感觉,周围的建筑、人的穿着打扮都和明朝差不多,甚至国宾馆三个大字都是如假包换的汉字。

安顿下住处洗了把脸张石川问史安:“这个正议大夫是个什么官儿?几品?”

史安挠了挠脑袋:“我朝并没有正议大夫这个官职,这应该是前明的官位,应该是正三品的官儿了,和咱们大清的内阁殿大学士一个意思。”

张石川心里一个卧槽,这官儿可不小了啊。“一会儿都演好点儿啊,不能给咱大清跌份!扳指儿呢?十三爷给我的扳指儿呢?赶紧的给我。”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请张石川赴宴了。

张石川又迈着沉稳的四方步学着四阿哥的面瘫脸扶着小林子的胳膊来到宴会厅。

一屁股在主位上做了,小林子在旁边一站,赵大勇史安和乌恩其三人一字排开在身后站得笔管条直。

蔡温有些尴尬的看着这架势,不知道该说啥好。

好在张石川挥了挥手:“把给蔡大人的礼物呈上来,这里就不用你们伺候了。”

“是!”赵大勇答应一声,将手中的托盘双手捧着递给蔡温。

“这是上用的玉白灼,请蔡大人尝尝。还有一些送给王爷。”

蔡大人一看是晶莹剔透的玻璃瓶装的酒,绝对是价值不菲啊,忙站起身来摆手道:“贵客太客气了,如此重礼下官怎么敢收。”

“哎,区区两瓶酒而已,大人不必客气。”

蔡温推辞了几次才收了,朝赵大勇说道:“下手这一桌是给几位壮士预备的。请,请!”

赵大勇三人这才又挺着肚子走到下面也坐了。留着小林子一动不动的还是站在旁边。

“恕我冒昧,还不知贵客怎么称呼?”蔡温开始试着套话了。

张石川搓弄着手上的扳指儿说道:“在下姓张名石川。”

蔡温拱手道:“原来是张公子,久仰久仰,不知张公子身居何职,来琉球有何贵干?”

“嘿嘿,实不相瞒,并无官职在身,这次来贵宝地也只是随意走走看看,哪成想惊动了大人。”

张石川心想你是三品官,我这从五品的闲职还是别说了。说做买卖的就这一艘破船也有点太丢份了,还是说来玩儿的吧。

张石川越是不说,蔡温越是想问,可是又没法逼问,只能转着圈的问了些京师的风土人情以及宫里朝廷的传闻,张石川自然是对答如流。

不一时菜肴一道道的端上来,海鲜燕窝一应俱全倒也丰盛。张石川看着一盘金黄色的块状物呆了一呆:“这是……红薯?”

“哦,呵呵,张公子所言不差,我们琉球叫它番薯,是从大清福建引进……”

什么?是从福建引进的?福建有红薯?既然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早点推广啊?张石川不由得一愣。

听了蔡温的解释,张石川才明白,这红薯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来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及商队渡海来到菲律宾,在马尼拉,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他们首次尝到这种清甜又管饱的神奇作物。

看到漫山遍野种植的甘薯,陈振龙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粮食短缺,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水旱风灾。或许是出于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观念,又或许是出于奇货可居的心态,陈振龙决定,一定要把如此鲜美的食物带回国内的乡间种植,让乡亲们都吃上这种美味的粮食。

但是西班牙殖民者非常严苛,他们不想把他们带来的这个新作物引进中国,并在各个菲律宾各口岸严厉盘查。

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

虽然他们四处推广,可是百姓接受新事物能力实在有限,加之战乱清兵入关,红薯推广也受阻,只在福建部分地区有所种植。琉球人在福建见过红薯之后便将红薯带回了国,倒是救了不少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