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廉颇传奇 > 第四十六章 “体”关(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卷:封侯拜将 第四十六章:“体”关(1)

导读:

1974年2月17日,一群体育爱好者聚集在夏威夷的一家酒吧里争论当地举办渡海游泳赛,环岛自行车赛、檀香山马拉松赛哪个项目最有刺激性、挑战性、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体能。美国军官科林斯率先提出,谁能在一天内先在海里游3.8公里,然后乘自行车环岛骑行180公里,再跑完42.195公里的马拉松全程,中途不得停留,谁就是真正的铁人。

科林斯的想法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于是这项新的运动迅速流传开来,风靡整个美国并席卷全球,它就是:铁人三项。

铁人三项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94年,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2000年,铁人三项在悉尼奥运会上首次亮相。

铁人三项的最高组织机构为国际铁人三项联盟,成立于1989年,总部设在加拿大温哥华。中国的铁人三项的最高组织机构为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成立于1990年,总部设在北京。

回到正文: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曾经出现过类似于现代“铁人三项”的运动项目,只不过:

1、古代没有自行车,用的是马来代替;

2、古代交通、医疗条件不如现代这么完备,本着保护选手生命安全的第一宗旨,这项运动在古代只能允许少部分人参与进来,所以便无法大规模推广开来……

下面我们将历史的镜头切换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看看古代的“铁人三项”是如何诞生的?

童子军复赛的最后一关——“体”能关卡,考核团的众位将军也是争论不休,有人觉得应该跑步,跑步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力;有人觉得应该赛马,人跑得再快也不如马跑得快,而且武灵王陛下提出的“胡服骑射”计划最终还是要在马背上才能实现;还有人觉得之前“德”关已经跑过步了,而赛马对家庭条件优越一些、从小接触马匹较多的小孩有利(比如:廉颇、乐毅),对家庭条件差一些、只在军营里上过几个月骑马课的小孩不利(比如:赵胜、白羽),所以体能关卡还是选游泳比较好;也有人觉得游泳的溺水性、危险性比较大,比拼到这一关的小孩,每一个都是从上万名童子军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是赵国的未来,绝不能出半点差错,还是跑步比较稳妥……

这些将军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直闹到廉彪和肥礼那里寻求裁决,廉彪和肥礼各自用毛笔在手中写了四个字,打开一看竟然出奇地一致,这四个字就是:全都要比!

既然军队里的两位最高负责人都要求三个项目全部比,那么底下的众将自然是绝无二话了。好在“智”关结束后6—9岁年龄组和10至12岁年龄组都各自仅剩了16人,所以军营组织一个上千人的安保团队将比赛过程中的所有风险降至最低还是可以做到的;并且让这32人同场比赛一次也好看出6—9岁、10—12岁年龄组所有人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体”关的第一个项目是游泳(古代山清水秀且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几乎人人都会在很小的时候学会游泳),比赛用的河道是一条水军常年训练的安全河道,大约5公里左右,童子军们游到对岸便可进行第二个项目的比拼了。在河道内,每隔10米便有一名成年水兵在此守护,目的就是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提供救助,将童子军游泳溺水的风险降至几乎为0的程度。

只听一声鼓响,比赛正式开始:小孩们迅速将内裤除外的所有衣物全部脱光,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入水中……

刚一开始,廉颇便和白起(白羽)形成了相互竞争、交替第一的局面,其他的选手渐渐被他俩拉开了距离。

这次12岁的赵胜、9岁的白起、7岁的廉颇在同一赛场上直面比拼,谁的体能更充沛?谁的意志更刚强?比赛结束后一目了然。

赵胜心想:“我代表着10—12岁年龄组内的最高水平,要是输给了6—9岁年龄组的任何一个人,不光光丢脸的是我自己,我们这个的组别也跟着一起丢脸……”

赵胜想到此处,双臂的力量更足了,双腿蹬得更快了,他使劲往前追赶,终于看到了廉颇和白羽身影。

3公里过后,其余众人皆被这三人甩开500米之外,廉颇、白起(白羽)、赵胜呈交替第一的态势。

这种胶着局面一直维持到游泳项目的结束,三人几乎同时冲出水面,同时穿好岸上所提供的衣物,同时骑上骏马,同时挥舞着手中的长鞭……

第二个项目是赛马,这一关由身经百战的廉彪坐镇。廉彪手下的四位大将(肥龙、张虎、舒雀、俊武)负责马道的寻防工作,这五位将军本来就常年打仗,在马背上的时间不比在地面上的时间少,对于他们而言:控制马的四条腿就像掌控自己的双腿一样得心应手。不仅如此,两万两千码(大约20公里)的马道两侧,每隔20米就有一名成年步兵站岗,每隔200米就有一名成年骑兵放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