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再快些!”
邺城南部十数里外的树林,一行人正在打马狂奔。
为首的那员将领白马银枪,面容刚毅,正是不久之前才跟诸葛亮会合的赵云。
他身旁是一员老将,虽然须眉已经渐渐泛白,但却目光炯炯,只看精气神丝毫不逊于身旁的青年赵云,正是黄忠。
在双队人马成功会师以后,按照原计划应该是跟幽州的田丰等人联系,准备撤出河北。
可诸葛亮却临时改变了计划。
他打算再去一趟邺城。
根据之前的信息分析,袁尚一败再败,逃往中山,再也无力救援邺城。
在这种情况下,邺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但恰恰是这个时机,却成了能够给曹操制造麻烦的一个大好机会。
诸葛亮自然不愿意放过。
再加上他记挂着审配之前帮助他们离开邺城的这件事情,所以也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救下这个人才,好让他为张绣所用。
因为张绣早就说过此行都听诸葛亮的,所以赵云自然没有意见,立刻便按照诸葛亮的要求行动起来。
当然,无论想要救人,还是教训曹贼,都不能直接莽过去。
只是幽州和并州的援兵不到,现在能够依靠的也只有他们自己。
好在跟赵云会合以后,队伍中多了四名一流武将和八千精锐士卒,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选好战场,倒是可以跟曹操刚一刚正面了。
之后就由诸葛亮统筹全局,兵分两路,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众人行动迅速,但其实却并不是很紧张。
诸葛亮和陈宫都觉得,以审配的能力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可陈宫却没想到曹操会决了漳河,引水淹城。
诸葛亮倒是想到了这一点,可他认为即便如此,审配也能够继续坚挺。
只是两人都没想到,审配的侄子竟然会主动献城,审配本人更是被直接生擒。
时间,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曹操之所以对审配感兴趣是有原因的。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人。
他年少时就有忠烈慷慨之名,还被评为有不可犯之节。
袁绍统领冀州,了解到了审配的为人,就顺利的将他纳入麾下并视为心腹,封审配为治中别驾,并且统领幕府。
在八大谋士当中,乃是保三争一的存在。
跟田丰、沮授不同的是,直到袁绍死去之前,审配始终深受袁绍信任。
大概也因为是这个原因,所以审配才对袁氏这般忠诚。
官渡之战中,审配指挥弓箭手队伍大败曹操。
自那时起,曹操就已经开始留意他了。
官渡及仓亭之战以后,在田丰、沮授投降张绣,许攸投降自己,荀谌划水不出的情况下,审配已经隐然成为了四梁八柱之首。
等到袁绍去世以后,袁军当中也唯有他一人让曹操感觉到威胁。
这五年来双方谋士之间的较量更是数不胜数,纵然诸葛亮战绩亮眼,却依旧无法掩盖审配。
特别是这段时间围绕着邺城进行的围点打援,更是让曹操深刻了解到了这一位的本领。
就连这次的决漳灌城之计,也要特意使个小花招将他瞒过去。
所以此刻他着实是不忍心杀死审配,忍不住问道:“数日前吾至城下,城中弩箭缘何如此之多?”
“多?”审配冷冷看了曹操一眼:“吾只恨少!恨少!”
曹操听到审配这话,越发有了爱才之心。
于是便干脆说道:“吾知卿忠于袁氏,不容不如此,今既败,肯降吾否?”
话音刚落,审配立刻高声道:“不降!不降!”
曹操见状不由愈发犹豫起来。
此情此景,让他不禁想起了当年官渡之战刚刚结束,自己俘虏沮授时的那一幕。
被俘虏的沮授同样是像现在的审配这样。
他甚至不等曹操开口招降,就高声喊着不降。
但是曹操因为自己早年跟沮授有旧,再加上爱才,所以最终还是放了他一马。
主要也是希望能够靠着时间慢慢将他感化。
没想到沮授铁了心不肯投降,不但如此,他竟然还想偷马离开军营去找袁绍。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只能死了这条心,下令处死沮授。
不曾想沮授命不该绝,居然被张绣给救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如今场景再现,曹操也忍不住扪蛋自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孽?
为什么这些人一个两个都不愿意投降自己?
自己曾经的老大哥袁本初却能让这些人誓死追随?
跟着袁绍倒也罢,好歹他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可你们凭什么宁愿跟着张绣也不跟着我曹阿瞒!
他到底有什么好!
看到了曹操犹豫的模样,一旁的辛毗就不干了。
他生怕曹操真的放了审配,大哭着向曹操拜倒:
“吾全家尽遭此贼杀害,愿主公戮之,以雪此恨!”
看着曹操面露为难之色,聪明人辛毗也不再多说,只是一个劲的磕头,没过多久磕头便已是鲜血淋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