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世宗福临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南总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江南总督

多铎只在南京带了几天,但也发现了好几个问题。进入南京后,为了给将士们腾出住处,他曾下令将南京城内东区和北区的百姓迁出。

兵围南京之前,已经有二十多万百姓出城躲避战乱。可南京城里还居住着近百万的人口,光是东区和北区这两个地方,多铎就强迁了三十多万人走。

其中不乏奴仆,无业游民,还有暗娼乐户啥的。这些人在明朝属于贱籍,地位非常低下。但地位再低下的人,那也是人,也有争取活下去的权利。

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活不下去,就可能引发一场大的骚乱。那几天强迁人口的时候,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多铎都有些提心吊胆。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一刀杀了,可多铎又不敢开这个先河。毕竟福临再三重申,无论尊卑,皆是他的子民,要求前方将领攻下城池侯不要多造杀孽。

多尔衮威胁扬州史可法等人的话语,也只是说要将全城百姓打为囚徒,送去服苦役。而不是如李自成那般,如果守军抵抗甚烈,就会将怒火发泄在百姓身上,破城之后纵兵屠城。

光城东和城北两个地方的百姓就有数十万人,其中数不清的无业流民。若是再加上其他区域,无业游民的数量只会更多。

而南京城外,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土地能够进行分配。

强迁的过程里,多铎也杀了不少人,以官差和地痞流氓为主。他们不愿意迁走,或者说不愿意白白迁走,就在城中造谣,唆使不知真相的百姓起来反抗。

“陛下,臣建议于江苏和安徽巡抚之上,再设总督一职,加议政大臣衔,总管二省军民政务,最好把两淮的盐政也加进去。”

经过改制,大清的巡抚无统兵调兵之权,只能专管民政。碰到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手里没个几千兵马,根本玩不转。

“此职不常设,等二地治理妥帖后,即行裁撤。”

听完多铎的建议,两江总督四个字浮现在福临的脑海里。这可是原本历史上,大清真正的几大封疆大吏之一。

总督有调兵之权,一旦发生动乱,可以立刻出兵平叛。巡抚没有这个权力,能够动用的武力有限,碰上大规模的骚乱,处理起来有些束手束脚。

福临看向多尔衮:“十四叔,您一直在江南前线带兵,想来对江南之事多有了解,不知十五叔提议的总督,是否真的有必要设立?”

多尔衮心中已有腹稿,见福临问起,直接回答道:“臣觉得有必要在二省之上设立总督一职。江南之地,富户蓄奴成风,奴仆从几十到上千不等,光一个扬州城,就有八十多万人口。”

“更别说还有南京,苏州等几个大城池,人口不会比扬州少。张巡抚也说了,江南之地,棉桑之田多,水稻之田少,更多的是荒地。”

确实可以鼓励垦荒,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垦荒的前几年,产量有限,哪怕不收税,能不能满足自家一年的吃用,还是个问题。

成熟的水稻田又不够分,那么多无业游民和奴仆如何安置,是个大问题。哪怕把江南之地的富户全部迁出,恐怕也不足以安置下所有无业游民和奴仆。

更别说,江南之地,还有大量的军户和佃户要安排。人太多,繁荣归繁荣,但不好治理也是事实。

要想办法把江南之地的人口迁到别处去,不只是富户,游民和奴仆也要迁走一些。而这个时代,想让人老老实实的迁走,还得靠刀子。

“朕听明白了,二位皇叔的意思是江南之地人口太多,现有土地不足以承载这么多人口,是这个意思吧?”

土地其实能够养活这么多人,只是为了利益,大量的粮田改为了桑田。这部分田产不出粮食,但改回粮田吧,又要白白损失一大笔税赋。

“既然如此,朕就依十五叔之见,于安徽江苏两省之上,再设一江南总督。总督江南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盐政,以敬谨郡王尼堪为江南总督。”

在福临的设想中,江南总督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将多余的人口迁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去,还有一个就是着眼于江西浙江两地。一旦两个任务完成,江南总督这个官职就要裁撤掉。

用尼堪做这个总督,就是想让他积累一波功劳,让他能够坐稳这个郡王爵。

在平定江南的过程中,尼堪的功劳并不足以封郡王。最终能够从贝勒升为郡王,是因为褚英这个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脉,没有出一个王爵。

褚英有三个儿子,长子杜度和次子国欢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尼堪还活着。

虽说褚英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对大清的建立有很大的贡献。如今大清已经入关,褚英这一脉却没有个王爵,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阿济格都封亲王了,给尼堪封个郡王,一点也不为过。

“张卿家陛辞的时候,朕曾给他下了一道口谕,富户之田全部没入官府,让他鼓励百姓垦荒。前五年免税,第六年到第八年征两成税,从第九年开始恢复正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