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拥有了匠人数量够的优势,还要能够将那种优势在其它领域发挥出来。
只是不能怀疑一点,匠人数量越多的国家,他们天然上就会比其他国家的底蕴更足。
“依宗子定策,每一匠人携带五名到十名学徒。”
“如此一来,年年匠人有增。”
“以叔仲武估算,再过三岁,我家匠人或增两万人。”
程集担负建设工业城的重任,过程中已经深刻认知到匠人多寡带来的效率,以及在各类生产上的优势。
智宵肯定感到满意,只是清楚要悠着点。
匠人不是数量越多越好,粮食产量无法保证之前,一定要控制好数量,不然智氏会被匠人给拖垮掉。
因此,智宵需要做的是让匠人的存在不止体现在加强军工上面,还需要让他们为农耕领域起到助益。
什么助益?不简单的是制作出更多的农具,还要会在农具上进行创新。
拿打谷机这玩意来说,它的存在可以提高效力,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让人们去做其它事情。
视察完工业城之后,智宵下一步就是视察各地的农耕情况。
因为智氏祭出了“承包”这一项制度,黎庶的生产热情高涨,智宵每去到一处,哪怕还不到临近春播的时节,农田里已经有了农夫的身影。
现如今,迁徙完毕的智氏所属黎庶,他们只是在魏氏遗留的基础上进行劳作。
智宵打算等黎庶真正安顿下来,手中有了一些余粮,再拿出新的一项政策。
有那么多荒废的土地放在那里,土地不是无法进行耕作,纯粹就是没有人垦荒而已。
智宵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鼓励垦荒。
“若我使之何人垦荒,新垦之地免税几载岁月,可行否?”
智宵在问的人是智申。
后者着实在“新田”待不下去,跑到西边来避风头。
当前阶段,讨伐中山国失利的恶果才显现出来,不止舆论上对除了智宵和魏驹之外的卿大夫很恶劣,甚至还频繁发生自杀式的刺杀,偏偏还没有背后的指使人,真的是让他们感到惊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