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世间并没有绝对的正确,晋国因为信重外姓成为霸主,郑国因为不信任外姓而病入膏肓;晋国又因为信任外姓埋下分裂的种子,历史上的秦国却因为大肆重用山东六国投奔的人才而一统天下。
人嘛,看得是人主怎么去辨别与使用,真不能纯粹以血缘关系来做绝对的论断。
尽管智宵手头上的劳动力已经足够,碍于罕达过于热情,郑人的耗费也由本国承担,最终智宵还是接受了罕达的美意。
再一次到“新郑”郊外的时候,子罕与智宵、魏驹、韩庚、赵毋恤相续告别,宋军转道向东踏上归国路途。
郑君胜邀请几位晋国卿大夫到宫城饮宴。
智宵以出征日久,将士们思念故乡为理由,婉拒了郑君胜的盛情。
晋军并没有在“新郑”郊外停留,行军到“菟氏”才扎营。
当夜,魏驹、韩庚和赵毋恤相约一同来见智宵。
“五万楚人,不知宵将做如何安置?”魏驹对这个已经憋了很久,之前不问是因为太多杂事牵绊。
智宵扫视了三人一圈,笑着说道:“五万楚人并非赔偿,待楚国履行承诺,自是需以遣返。”
他们知道智宵跟沈诸梁是怎么谈的。
只不过,智宵历来就是吃下就不再吐出来,使得他们怀疑五万楚人到底还能不能归乡。
既然五万楚人是在智氏、魏氏、韩氏、赵氏南下期间带回来,他们怎么可能看着智氏全部吞下,必然是想分杯羹的嘛!
智宵被三人用狐疑的目光注视,一点心虚都没有产生。
“今次,仅一年之内,我等所获人口余二十万,智氏所得便有十万余……”赵毋恤说着说着,见智宵视线移过来,瞬间闭上嘴巴。
智宵没有刻意做出凶狠的表情,乃至于笑得很温和,说道:“自古道,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我(智氏)得多数,可有问题?”
都说是自古传下来的道理了。
日后是什么思想观念,属于以后的道理。
当前能者不一定多劳,多劳者也不一定多得,强者享有更多却是一定的事情。
智宵的吃相算很好看,至少愿意分润给魏氏、韩氏和赵氏。
若是只以实力区分,讲道理智氏依旧会是获得最多的一方,魏氏所获占比将排第二,两个家族分完之后,能剩下两成给韩氏和赵氏都算多了。
魏驹有那个资格提出疑问,原因是魏氏虽然比智氏弱,两个家族的实力却不是相差太多。
目前的赵氏让赵毋恤有什么底气质疑智宵?别说赵毋恤这一次就是主动求得一块玩,有所收获都算智宵不够脸厚心黑了。
魏驹率先站来,不发一语地离开。
来之后没有讲半句话的韩庚茫然四顾,想了想提出告辞。
“乃是毋恤无状,请勿相怪。”赵毋恤先认怂,再逃也似得跑了。
智宵从头到尾就是安坐着,三人先后离开也没有多余的动作,甚至三个人走后,命人重新安排座位,摆出等待谁过来的架势。
大概过了一刻钟,魏驹玩了一手去而复返。
“方才乃是拗不过韩庚,并非驹之本意。”魏驹用无奈的表情解释,也是在进行道歉。
智宵先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沉默了几个呼吸的时间,开口说道:“五万楚人确实非在赔偿之列,日后需以送返。”
魏驹就是盯着智宵看,慢慢脸上出现了揶揄的表情,摆明不信智宵真的会遣返那些楚人。
“我之信誉,岂是五万楚人可毁?”智宵看上去很不爽,见魏驹仍旧不改揶揄的表情,慎重地说道:“只是……遣返之前,不可白养楚人,定予劳作之处。至多分一万予魏氏,你亦需答应与我,需遣返之时,一人不缺奉还。”
魏驹反倒是听得愣住,好一会才问道:“果真遣返?”
这不是魏驹对智宵的信誉有疑问,纯粹就是认为便宜了楚国。
智宵理所当然地说道:“若楚国履约,敢不遣返?”
魏驹这才点了点头,心里明白智宵已经对魏氏做出了最大让步,不可能再退了。
“驹私以为,楚国若愿送来赔偿,亦是数载之后。”魏驹再一次见识到了智宵的手段,只能说心里佩服到不行。
只要楚国一天没有将所有赔偿补足,五万楚人是抵押也是劳动力,将他们投入到各个工程,委实能做不少的事情。
这不,智氏起了那么多大工程,本就极度缺乏人手,有四万楚人补进去,要缓解多少劳力方面的紧张。
“两万郑人……”魏驹拉了一个很长的尾音。
智宵却是立刻变脸,无比严肃地说道:“两万郑人乃是罕达予我美意,不可与楚人相似!”
尼玛!
魏氏跟郑国早就撕破脸,奔着灭掉郑国为最终目标,自然不用维护信誉值。
那些郑人是罕达为了讨好智宵送来的人手,他们是由智宵来接受,扣押下来是能让智氏获得好处,只是要分润给魏氏,得罪人的却是智宵,毁掉的也是智氏的名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