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魏驹脑子是不是坏掉,敢有那种心思。
“贪心不足,无视世俗,想一出是一出,魏氏是从魏驹开始出现这种风格的?”智宵产生了这种疑问。
作为战国的第一位霸主,魏国是最有可能奠定最终胜局的七雄之一。
结果是什么?魏国有机会灭掉秦国给放弃,掉头去攻打齐国,打完齐国打中山国,打完中山国再打赵国。
魏国打完赵国之后,三晋一体的格局土崩瓦解,随后轮到魏国被其余六国联合殴打或轮番挑战了。
魏国失去霸主地位之后,格局变成赵国、齐国、楚国争雄。
三晋之一的韩国?他们自吞并郑国,之后就一直在担当“小受”的角色,对上谁都认怂。
智宵让出一万楚人的事情满不住。
韩庚和赵毋恤倒是识相,事后没有再提出分润的要求。
得胜班师的晋军在“虎牢”分成两批,智宵带上自己的所属转道周王室地盘,魏驹、韩庚、赵毋恤带上所属经由“棘津”去了“沫”地。
智宵走周王室地盘的“孟津”过大河,并非是要前往“新田”报喜,会径直向西前往秦地。
魏驹、韩庚、赵毋恤到“沫”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接下来就是入侵卫国。
如果走程序,他们这四位卿大夫应该亲自回到都城向晋君午报喜,再将征战所获交给一国之君,由晋君午挑挑拣拣一番留下四成,另外的六成再用赏赐的方式还回去。
问题是什么?晋国的四个卿位家族早就认知到自己乃是权臣的事实,完全无视了晋君午的权威,要办自家的正事为前提,没有那个闲功夫为了表演再回“新田”一趟。
智宵在“智”地接见了阳虎。
与此同时,秦国的使节在“智”城也等智宵等了四个月之久。
“今岁恰是纷纷扰扰,天下形势多变,使人眼花缭乱。”智宵不止见阳虎,随同在场的还有辅果、程朔、范蠡、寒武等智氏族人和家臣。
寒武刻意在“智”城等智宵就一件事情。
本来在春季下旬,智宵就应该举行加冠礼,由于出征给耽误了下来。
在智宵举行加冠礼之后,与季嬴的婚事也该安排上,一样被延后了。
寒武过来是转达智申的意思,先别去秦地,等着智申过来主持加冠礼,随后该履行与赵氏的婚约,赶紧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