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祖王爷 > 第52章 临安封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夜,清冷的月光如水般泻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摇曳不止,风从海上吹来,夹杂着咸鱼的腥味。

舟山渡口,沿海岸线数个港湾里灯火通明,兵士们穿梭往来,忙而不乱。苏刘义站在一艘白鹞大海船船首,望着各条船上忙碌的兵将,不时抬起手腕看表。船队约定凌晨一时准时出发,到早上四时天色将要微明时到达浙江亭。

各队准备的情况正源源不断汇集到中军处,当所有的一切准备完毕,时间也接近一时。

“出发”,苏刘义一声令下,鼓声响起,各船亮起灯笼火把,战船徐徐启动。此时,张天宗作为先锋已率领三千人马早于半小时出发,苏李义带着杨义等工匠和辎重压后,陈宝的雪狼特战队一队和三队,以及那两百名精兵,分乘三艘战船,紧随着苏刘义。而家铉翁则带着汪元量等人乘坐一艘船随同返回,单单留下了王昭仪。近三百艘战船组成的船队披星戴月,乘风破浪,向着临安开拔。

此时的陈宝信心满满,他回头看着堆起来的几箱“掌中宝”,满满五十个,还有手中的防暴枪,还有这几天制作出来的一些手雷等,他心里暗自高兴。此役定然将元军炸个人仰马翻,管教他有来无回,而且自己带领的这两个小队还都穿上了防刺服,刀枪不入,这仗想不赢都不行,立功近在眼前,想想都是兴奋。

很快,主帅战船到达金塘水寨,方兴和张瑄早就在此等候。方兴守卫金塘寨,张瑄守卫黄蟒岛,就相当于后世的海上基地,两处岛屿成犄角之势,守护着舟山岛,同时也是陆上抵御从海上入侵的最后一道驻屯防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船队重新补给后,未做停留便再次出发,方兴看着陈宝那一身披挂羡慕得不行。

接近凌晨四时,船队顺利到达浙江亭码头。朱华、张天宗等人已在岸上等候,车辆马匹早已准备停当。

“传令各部,兵上甲,马上鞍,摘掉銮铃,立即进入临安城。战船不要停留,尽快返航。”苏刘义命令道。

陈宝所部两百余人行动迅速,很快集合完毕,每人一匹战马,还专门安排马匹托运物资。

苏刘义部加上朱华的乡兵,一支五万人的队伍于辰时全部进入临安城。随即,朱华派人负责拱卫四面共计十三处城门和五处水门,城墙上大宋旌旗重新竖起,护城河吊桥拉起,大街上多了一队队巡逻的兵士。早起的百姓感受到了一丝丝与往常的不一样。

辰时,垂拱殿外,贾余庆、吴坚、杨应奎、刘岊、谢堂、家铉翁、苏刘义等人正等着宣召,殿前司禁军带械副将江铜和内侍中贵邓惟善匆匆走出,“宣家大人、苏将军和众位大臣觐见。”邓惟善公鸭般的嗓音高喊。

家铉翁昂首挺胸,和众位大臣鱼贯进入大殿。此时,谢太后已端坐在大殿上,两旁是贴身宫女朱静芬和刘紫茵,昭仪张琼英侍立在侧。

现时谢太后心情大好,神态也是少有的轻松。作为女人,管理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已实属不易,头上早生华发,心力交瘁。自十二年前辅佐少帝,两年前又辅佐幼帝,被迫垂帘听政,她就从来没有好过一天,她心里清楚的很,自己都是被逼出来的,身边除了一个江万载外,竟然没有一个人可用。

去年六月初一仓促而至的日食,对于她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大宋的北面和西面已全部被元军占领,而且元军正蜂拥而至,无论是官家还是文武大臣,甚至平头百姓,都认为这是天变的兆头,她只好削去自己尊号中“圣福”二字,仅留“寿和”,以应天变自我惩罚。

然而就在已经大开城门、已经递交降表的时候,忽然来了个祖王爷,三两下就使大宋的国运迎来了转机,现在更是要守卫临安城,百姓也安顿妥当,她悬着的一颗心马上就要放下了。她也知道,外面元军还有几十万,还有蒙古骑兵在攻城略地,而且军队勤王一般不能进入皇城,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她需要的只是时间,她觉得祖王爷一定不会让她失望的。

这几天无论是通过斥候,还是飞鸽,只要是从舟山渡传过来的奏报,她都让张昭仪详细读给她听,然后就召集众人商议,迅速安排下去。今日是约好队伍进城的日子,五万人的队伍,还有七八万的百姓,需要布置周全,防止出乱子。守城门的,捕盗匪的,维护治安的,运粮运物的,消火递铺的,监押的,等等等等,一切都要重归正常,尤其是临安知府衙门要开门经营,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守城来做,守好城池,让祖王爷一心一意与元军开战。让她欣慰的是,大臣们都知道了祖王爷正带着陈宜中、张世杰他们在与元军打仗,而且打了几场胜仗,眼看就要杀回来了,大臣们心也安了,干劲也上来了。

谢太后正在神思的时候,大堂上众臣高喊,“臣家铉翁拜见太皇太后,臣苏刘义拜见太皇太后。”

“卿家请起。”谢太后赶紧示意众人,“家大人有劳了,苏将军辛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