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且隋 > 第265章 择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他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老家,早已被自己亲自前往突厥内地祭天结盟的盟友横扫而占了!

“传令……”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艰难地挤出来:

“收集所有还能使用的筏子,夜间尝试小股分散泅渡,向北!派人…想办法与刘武周部留守者接触,”他顿了顿,压下心头的强烈不适,说出了那句让他倍感耻辱的话:

“就说……敦煌公李世民,愿与他合兵一处,共谋…大业!”

说出这句话时,他感觉自己的尊严仿佛被踩在了脚下。

但唯有活下去,保住这些百战余生的种子,才有机会洗刷今日之耻!杨子灿!还有那个坐享其成、此刻恐怕正志得意满的大哥李建成!

他李世民,对天发誓,绝不会就此沉沦!

长安城内,越王府。

烛火摇曳,映照着年轻亲王杨侗脸上与其年龄不符的沉重与挣扎。

他坐在紫檀木书案后,手指无意识地、反复地摩挲着一方温润的古玉,那是他年幼时祖父杨广所赐。

然而,此刻这方古玉带来的不是往昔的温情,而是沉甸甸的压力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那位被认为已驾崩于江都的祖父,此刻正隐秘地居于大兴宫深处!

而他自己,更是被祖父亲自召见并严厉警告,必须对此事绝对保密,甚至要配合演好“皇太孙杨侑因故暂不视事”这出戏。

他清楚,自己也是祖父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一枚用来测试忠诚、引出宵小的棋子。

侍读赵德言垂手立在下方,身体微微前倾,他完全被蒙在鼓里,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和一种自以为洞察时机的兴奋:

“王爷!如今外界传言纷纷,皆言皇太孙自陛下……自陛下龙驭上宾后便一直称病不朝,恐是身染重疾,甚至……如今国本空虚,神器无主,人心惶惶!王爷您乃先帝嫡亲皇孙,血统尊贵,名正言顺!值此社稷危难、天下鼎沸之际,王爷您岂能一味谦退,将这江山社稷、亿兆黎民之望,尽数寄托于……于卫王这等手握重兵的宗室疏族之手?万一他起了不臣之心……”

“德言!”

杨侗猛地打断他,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尖锐,他脑海中浮现出祖父那双虽然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此等妄测之言,休得再提!卫王叔公忠体国,力挽狂澜,岂容置疑?皇太孙兄……只是需要静养!”

他试图用严厉的语气掩饰内心的波澜。

赵德言却以为这是年轻人惯有的犹豫和畏惧,他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语气更加推心置腹:

“王爷!您心存仁厚,乃社稷之福。然,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叛军兵临城下,城内亦是暗流涌动!卫玄大将军称病不出,态度暧昧;朝中诸公各怀心思。若皇太孙真有万一……这大统承继,关乎国脉!王爷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当为这大隋的江山着想啊!必须早作谋划,联合一切可联合之力,让这继位之事,成为名正言顺、水到渠成之必然!下官听闻,卫大将军虽称病,但其府上并非门庭冷落……王爷,机会稍纵即逝啊!”

他刻意强调了“名正言顺”和“必然”,意在点燃杨侗心中的权欲之火,却不知自己正疯狂地踏向皇帝陛下精心布置的陷阱边缘。

杨侗沉默了下去,内心如同被放在火上煎熬。

赵德言的话,与祖父的警告、卫玄的沉默、以及眼前这扑朔迷离的局势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到无比的窒息。

他既不敢违背祖父的意志,又无法完全忽视赵德言描绘的那种“可能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危险。他挥了挥手,声音带着疲惫:

“此事……容我再想想。你……先退下吧。”

看着赵德言躬身退出的背影,杨侗紧紧攥住了手中的古玉。

他明白,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旋涡中心,一言一行,都可能万劫不复。

反隋联军龙门大营,此刻却弥漫着一种诡异的“乐观”气氛。

连日来,前方的战报似乎都在印证着一个“好消息”:隋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在联军不惜代价的猛攻下,正在节节败退!下邽指日可下!

这种在巨大压力和恐惧下迸发出来的“胜利”,极易让人产生骄傲轻敌的错觉。

更重要的是,一个巨大的疑团始终萦绕在许多有识之士心头:既然杨广已死(这是天下共识),为何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皇太孙杨侑,没有在西京登基,昭告天下,举行国丧,反而只是以监国名义发檄文讨逆?

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于礼于制不合,背后必定有惊天隐情!

但此刻,被眼前“胜利”和突厥压力冲昏头脑的李渊、李密等人,已无暇深究,或者说,他们更愿意将这理解为杨隋朝廷崩溃前的混乱。

中军帐内,李渊捻着胡须,看着最新送来的战报,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似乎消散了些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