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且隋 > 第267章 网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卫玄府邸,暖阁。

炭火毕剥,茶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无形无质、却沉重如铅的紧绷。

赵德言垂手立在暖阁外间,看似眼观鼻、鼻观心,实则全身的感官都如同拉满的弓弦,竭力捕捉着里间传来的每一丝声响。

方才那惊鸿一瞥的几句对话,如同冰锥刺入他的脊椎,让他从狂热的拥立梦中惊醒,遍体生寒。

关陇各家…河东、河北乃至荆襄…‘入轨’而定鼎…‘契合’…

这些词语在他脑中疯狂冲撞、组合。

按照自己背后主子的安排和计划,他原本以为自己是执棋之人,辅佐越王,搏一个从龙之功,未来宰执天下亦非不可能。

然而,里间那位与卫玄密谈的神秘人,其话语间透露的格局与力量,让他瞬间明白,自己乃至自己背后所依仗的前太子残余势力,在这盘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棋中,恐怕连边角余孽都算不上!

这些盘根错节、传承数百年的门阀世家,才是真正能在鼎革之际,左右江山沉浮的巨鳄!

他们口中的“入轨”,与杨子灿对屈突寿所言,是同一个“轨”吗?还是…各有所指?卫玄,这位看似病骨支离、行将就木的老臣,他的态度,竟能牵动如此多的目光?

里间的对话声低了下去,最终归于沉寂。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帘栊一动,一个身着深青色常服、面容普通得扔进人海便再难寻觅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他看也未看外间的赵德言一眼,仿佛他只是一件家具,径直在管家卫明的引领下,从另一侧的角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卫明这才转向赵德言,脸上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恭敬面具:

“赵先生,老爷请您进去。”

赵德言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整了整衣冠,迈步走入暖阁。

卫玄依旧裹着那身旧棉袍,靠在软榻上,脸色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愈发晦暗。

他抬了抬眼皮,目光浑浊,却让赵德言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

“德言啊…咳咳…”卫玄开口,带着痰音的咳嗽打断了他的话,“又是为了越王殿下之事?”

赵德言定了定神,将之前准备好的慷慨陈词在脑中迅速过了一遍,却又觉得在方才那番“见识”之后,那些话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但他不能退缩,他和他背后的人,已经没有退路。

“卫公明鉴!”

赵德言深深一揖,语气尽量保持沉稳:

“如今叛军兵临城下,长安危殆,皇太孙殿下久不视事,国本动摇,人心惶惶!”

“越王殿下乃先帝嫡孙,血统尊贵,正当壮年(虽仅十四,在此时代语境下已可视为接近成年),正是维系社稷、安定人心之不二人选!下官恳请卫公,念在江山社稷、亿万黎民份上,振臂一呼,拥立越王,则大隋幸甚,天下幸甚!”

他偷换了概念,将“争位”包装成了“救国”。

卫玄默默听着,枯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榻沿,半晌,才缓缓道:

“德言,你的忠心,老夫知晓。只是…陛下龙驭未久,太孙只是静养,老夫一介病躯,苟延残喘,何德何能,敢言废立?此等大事…需慎之又慎啊。”

又是这套推诿之词!

赵德言心中焦躁,几乎要按捺不住。

但他想起方才离去的神秘人,强逼自己冷静下来,试探道:

“卫公!非是下官逼迫,实乃局势已迫在眉睫!下官听闻…近日似有各方贤达,皆心系长安,关注卫公动向。可见天下有识之士,皆盼卫公能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啊!”

他刻意模糊了“各方贤达”的范围,试图点醒卫玄,同时也想探探口风。

卫玄浑浊的眼睛似乎眯了一下,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嘲讽。

他慢悠悠地端起已经微凉的茶盏,呷了一口:

“哦?各方贤达?老夫病重,耳目闭塞,竟不知还有此事。德言消息倒是灵通。”

他轻轻一句话,将赵德言的试探挡了回去,反而点出他消息来源可疑。

赵德言心中一凛,知道自己操之过急,反而落了下乘。他连忙道:

“下官也是忧心国事,偶有风闻。卫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若待叛军破城,万事皆休!唯有拥立新君,整合力量,方能与叛军周旋,等待四方勤王之师!”

“勤王之师?”

卫玄放下茶盏,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喑哑:

“河东屈突通被李世民残部(他尚不知李世民已北投)牵制,潼关贺娄蛟面对李渊主力,太原…呵呵,自身难保。哪里还有勤王之师?”

他抬起眼皮,目光第一次真正聚焦在赵德言脸上,那目光深处,仿佛有冰冷的漩涡:

“德言,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可知…这长安城内,真正想要这城破的,大有人在?可知这城外联军,看似势大,内部却早已被人埋下了无数引线?你又可知…这大兴宫内,真正做主的是谁?”

一连三问,如同三记重锤,敲在赵德言心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