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个口子被撕开,那么未来皇室便可借此机会,不断找茬滋事,一步步蚕食世家的势力范围,直至将他们彻底边缘化。
“此事已然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除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一场旨在颠覆李唐王朝的战争,否则我们将无力改变这一趋势。”
许多世家之主在私下里如此议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与不甘。然而,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举动无异于痴人说梦。
自隋朝完成大一统以来,世家的地位与实力便已大不如前。尤其是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隋朝精锐尽失之后,世家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
若非隋炀帝暴政导致民怨沸腾,加之其英年早逝,恐怕世家们连喘息的机会都不会有。
如今,面对李二的强势崛起与皇室的步步紧逼,这些世家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徒呼奈何。
他们深知,自己已无力再掀起一场足以颠覆王朝的风暴。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世家的辉煌已然成为了过去式,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默默承受这份无奈与悲哀了。
民心所向,无一不向往着和平安宁的生活,这乃是天下大势所趋。数百年的连绵战乱,早已让黎民百姓深深厌倦了烽火连天的日子,他们渴望安定,期盼着能够过上平静无忧的生活。
若非隋炀帝杨广急功近利,行事过于仓促激进,那些世家大族又怎会有丝毫可乘之机。
尽管舆论的风向始终被世家紧紧把控在手中,他们也确实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但说到底,与世代累积深厚根基的皇朝相比,世家终究还是显得太过势单力薄。
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截然不同,他勤勉政务,心怀苍生,虽不能说对百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但至少从未有过任何激进鲁莽的举措。
加之此时府兵制初露端倪,尽管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些许糜烂不堪的状况,但好在一切尚且在李世民的掌控范围之内。
在这样一个敏感而微妙的时刻,倘若有谁胆敢贸然跳出来兴风作浪,那么此人定会成为下一个如阴家般凄惨落败的例子。
“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有人低声嘀咕道,“秦琼明面上说是出兵三千,但实际上只有他一人悄然南下。”就在世家大族们因秦琼此举而愤怒不已、议论纷纷之时,又有新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这消息之震撼,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秦琼竟然独自南下,难道他是要……”世家的家主们哪一个不是精明强干之人,他们又怎会猜不透这其中的玄机与深意?
“不错,李二早已暗中布局,迫不及待地让秦琼启程南下,此举显然是出于多重考虑,以防任何可能的变数打乱他的全盘计划。”众人在听到这一消息后,不禁纷纷倒吸一口冷气,脸上写满了惊愕与无奈。
他们中有人原本还打算紧急给阴家传递消息,希望阴家能有所准备,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了。
秦琼南下的消息如同一阵疾风,迅速传遍了四方。
考虑到他是孤身一人轻装上阵,行进的速度自然会快上许多,恐怕此时的他,早已跨越了重重关隘,抵达了繁华的雒阳城,甚至有可能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南阳境内,展开了他的秘密行动。
大唐的驿站体系极为发达,遍布全国各地,为朝廷的政令传达和军事调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秦琼作为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使用驿站自然是不会有人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拖延。
更何况,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他所能调用的,也必定是最为上乘、脚力最好的马匹。
“看来这一次,李二是铁了心要将阴家连根拔起,不留任何余地了。”世家之中的人们只能无奈地唉声叹气,他们深知,面对李二这样的枭雄,阴家所做的那些事情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触犯了他的逆鳞。
即便是以前那些世家们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事情,阴家却毫不犹豫地做了出来,这无疑是在挑战李二的底线。
回顾历史,唐朝之前的帝王众多,但要论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恐怕非汉武帝莫属;而要说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则可能是始皇帝。
但要是论及军事才能和战斗力,最能打的皇帝,恐怕就要数眼前的这位李二了。他先是造了隋炀帝杨广的反,成功推翻暴政;接着又造了他老爹李渊的反,登上帝位,这绝对是造反的行家里手。
阴家竟然胆敢谋反李二,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呢?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阴家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李二恐怕早就笑得合不拢嘴了,这无疑是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出手机会。
只要给李二一丝机会,别说是区区一个阴家了,就是那权势滔天的五姓七望,他也敢毫不犹豫地动手。
我们也确实需要收敛一番了,毕竟李二可不是那肆意妄为的隋炀帝。此人能屈能伸,极善隐忍,而且更懂得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大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