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以合法拥有的完整乐队的国家是哪些?应该是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杞国、越国,他们要么是被周天子赏赐了乐队和乐器,不然就是有祭祀先贤的任务。
怎么没有将齐国算进去?因为齐国只有半支乐队。
晋国就更惨了,讲法理根本不该在公开场合让乐队亮相。
在今天,晋君周召集了乐师,让他们在这种场合准备演奏,政治敏感度足够高的人,一下子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晋国不臣啊。”晏婴很聪明,其实也喜欢卖弄聪明。
高固能够没有看出不对劲吗?他就一点意见都没有发表。
高氏是周天子之臣,作为齐国的“守护”之一。
如果单公朝没有在现场,现场没有人比高固更有指责晋国的资格了。
可是,单公朝在那边杵着,看着就是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表示。
既然周天子的公卿都那个装聋作哑样子,只是保持君臣名分的高固凭什么给周天子强出头呢?
高固看晏婴还想继续说话,不悦道:“噤声!”
晋军班师期间经过周王室的地盘,没有如同往常那般邀请周天子检阅,事情已经传开了。
话又说回来,晋国以前邀请周天子检阅得胜之师,周天子也就去了那么两三次,更多是派个公卿应付了事。
知道详情的人,谁不知道周天子对晋国的感观很不佳,不得不接受来自晋国的保护而已。
现在好了,晋国不再伺候周天子,该紧张的变成周王室君臣,其他列国的君臣也要好好想想怎么来站队。
非得站队不可的话,多数国家会屈服于现实,选择站在晋国这一边。
没有太特别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晋国有进行灭国战争的实力,而周王室自保都困难。
仍然有国家会站周王室那一边,该说是受于君臣名分的关系了。
站队是一回事,真的打起来就又是另外一回事,等到了动真格的时候,相信没有诸侯会愿意为了周王室跟晋国血拼到底。
乐师们开始演奏。
晋君周凑出来的乐队,临时聚堆根本无法演奏太复杂的乐曲,再者就是乐器不全,顶多就是摆个场面。
只是,多少人一辈子没有听过音乐呢?反正在春秋时代,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听过音乐,以至于很多人听得如痴如醉。
有人会问了,姬周是礼乐治国,怎么会有人一辈子没有听过音乐呢?
以为人人都有资格参加各种活动,听到乐师演奏音乐?
这个就好比如到了信息时代,非洲大陆有得是人没有上过网的道理一样,大概就是旱的旱死和涝的涝死,类似的现象。
在封建时代,别说春秋时期那么久远,到了清末都存在一辈子没有听过音乐的人。
所以,春秋时期别说是普通人,即便是有贵族的身份,一辈子没有听到过音乐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楼令不止一次听过春秋时期的音乐,最为隆重的便是宋国和卫国使用“国乐”进行款待。
所谓的“国乐”不是其它,其实就是根据一首最能代表本国的“诗”来根据意蕴作曲,编出来的音乐。
因此在演奏“国乐”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在场吟唱那一首诗。
晋国有《诗经.国风.唐风》的篇幅,只是真没有一首到可以代表晋国的高度。
与此同时,很多国家都是跟晋国相同的情况。
要说“国乐”的话?周王室既然是以礼乐治国,自然会将合法拥有乐队卡得死死的,真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合法组建乐团,没有“国乐”反倒是挺正常。
一声长号爆发,本来列队静立的将士,他们开始有了动作。
别误会,不是要队列以方阵方式行走,更没有走正步那么一回事。
将士们手持战戈就用尾杆杵地,手持刀盾就用刀身拍击盾牌,持剑或持弓就用右臂敲击自己的胸膛。
刹那间,现场像是敲鼓,过万的人拿战戈的尾杆杵地或制造的拍击,使之天地同吟一声。
站在高台的人,他们能够感受到细微的震动。
没有见识过类似场面的人,他们看得失神之下张大嘴巴。
孙林父与华元并肩站立。他俩之前已经交流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聊怎么来合理地瓜分郑国的东部。
事情没有谈出一个结果,晋国的凯旋仪式开始了。
“结合以往的记载,今时今刻是晋国最为鼎盛的时刻了吧?”孙林父问道。
华元想了想,说道:“确实。既远超文公,亦超越桓公。”
前一个文公是晋文公。
后一个桓公是齐桓公。
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首次称霸。
齐国一直是东方的强国,也在齐桓公时期首次称霸。
要比较的话,其实晋国的晋文公称霸比齐国的齐桓公更有水份,理由是晋文公在位时间比较短,后面晋文公薨逝没有多久晋国就跌下了霸主宝座,并且晋国干得事业不如齐国称霸时期那么伟大。
现场其实少了一支队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