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硬要给个比喻的话,大概就是:刚学数学,学了点皮毛觉得自己很行,随之越加深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怀有了敬畏之心。

而楼令除了敬畏之外,更多的是害怕失去。

岁数越大越谨慎?那是知道了世间的险恶,不敢像年轻那么敢拼敢闯了。

楼令刚接手中军将的位置,一定是要尽可能的维稳一段时间的。

今年和明年该做什么,早先就有了安排。

大概就是今年休养生息,明年南下与东进。

到了第三年还是休养生息。

随后?楼令就会拿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了。

晋国现在的邻居是哪几个?没有扩张到楚地之前,晋国只有周王室、楚国、卫国、郑国、齐国、秦国这几个同文明体系的邻国,另外便是楼烦、白翟、鲜虞、长狄、无终这几个异邦。

等晋国占领郑地以及扩张到楚地之后,增加了蔡国、陈国、宋国这三个邻国。

由于相邻的国家数量众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远交近攻玩得转,需要楼令进一步的思考。

“其实……,小国数量太多,晋国却是太强,大概远交近攻玩起来也会相当有难度。”楼令深知这一点。

晋国主要的攻关对象其实不多,主要是楚国、齐国和宋国。

增加策略玩法难度的地方,恰恰就是晋国太强了。

因为晋国就是那么强大,天然会让弱者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选择联合起来进行抗衡。

“也许会提早进入合纵连横的阶段吧……”楼令并不认为其他国家的高层都是傻瓜。

真正到了你死我活的阶段,有得是能人志士明白“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的道理。

那道理从何而来?道理就写在《易》里面。

所以,楼令认为灭掉郑国,再灭掉卫国,基本上就会终结晋国可以随意扩张的阶段,后面想再进行灭国战争,基本上就是要面对多国联军了。

拿下整个郑国,主要是依托“新郑”这座坚城,有了四处出击的通道。

再灭掉卫国,涉及到晋国横扫中原的东北部。大概就是进而灭掉鲁国以及那边的袖珍型小国,把齐国锁死在原地。

要是有可能,楼令会在活着的时候把齐国灭掉。

届时将形成南北对立的格局,晋国拥有更为雄厚的资本,后面的领导班子不是太无能,没有道理北方会输给南方。

坐拥整个北方以及西部疆域的北部输给南方?那一定是内部一团糟的景象。

真要是出现那种情况,坐拥晋地西北部以及七成秦地的楼氏,怎么都可以在北方有一席之地。

在整个规划之中,楼令肯定会优先安排楼氏,不免也会需要安置郤氏。

所幸的地方是,楼氏与郤氏的封地相连并不多,不会让楼令有更多的为难之处。

在楼令深思的时候,其他人并没有闲着。

拥有个人思想的卿大夫,他们在讨论怎么来处理吴国。

等楼令重新将注意力集中,不免需要回到刚才的问题,也就是晋国需要吴国吗?

楼令认为需要,只是不一定需要。

简单来说就是,晋国根本不需要彻底控制吴国,与之成为结盟状态即可。

晋国不在吴国的边上,与吴国紧邻的是楚国。

实际上,晋国与吴国没有太多的纠纷,一再强调就是寿梦自己作死,搞得晋国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

要是寿梦能够清醒过来,主动又有诚意地向晋国认错服软,晋国真的可以对吴国放手。

“我们需要吴国,可是又不绝对需要。”楼令给了中行偃这个答案。

中行偃听了那种模糊的话,皱眉说道:“中军将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楼令先分别看了郤杨和郤至各一眼,再看向中行偃,说道:“吴国不断袭扰楚国。”

吴国的事情是在郤锜担当中军将期间做出的安排,结果郤锜变成郤武子之后,对待吴国的处置立刻做出改变,确实是需要顾及郤氏众人的感受。

“让寿梦认错,吴国成为我们的盟友,是这样吗?”中行偃必须问明白。

不将事情讲清楚,给楼令这位中军将拿主意,谁要去承担郤氏可能爆发的怒火?

“让寿梦亲自到郤武子墓前道歉,吴国交出质子,申巫臣担任吴国执政。三项全部达成,便可重修于好。”楼令明确提出了要求。

那一瞬间,不是没有人想提问,为什么仍旧由申巫臣在吴国成为主要负责人。

楼令当然有理由那么做。

首先,申巫臣是楚国的叛臣,哪怕是他犯错在先,单纯因为族人被屠杀干净,便是与楚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同时,申巫臣现在能够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一个,也就是他愿意一直跟楚国过不去。只要申巫臣不想继续跟楚国作对,晋国给予他的一切都会收回。

从楚国叛逃的申巫臣一度是楚国的高层之一,非常了解楚国内部的情况。他在吴国那边进行操作,对于实力不如楚国的吴国来说很重要,进而也可以让晋国更多获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