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不是楼令喜欢或讨厌申巫臣的问题,坐在晋国中军将位置上,选择最优的人选来做事而已。
在刚才,智罃提到从文化到生产扶持吴国的可行性,遭到了中行偃的一阵怼。
寿梦那样对待晋国的善意,还全面进行扶持?给自己脑子挖了多大的坑啊。
遭到一顿呛的智罃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变成一副悻悻的模样。
其他人看到旬氏两位卿大夫那样,只是暗中摇头,再感慨竟然斗到这份上了。
中行偃又问道:“对于长鱼矫的安排呢?”
晋国在他国设立将军是一项开创性的举动,有点政治智慧都能够看出到底出现多么深远的影响。
中行偃不问申巫臣,只问长鱼矫的安置,一来是问还要不要驻军,再来就是对长鱼矫有什么新安排了。
再怎么说,长鱼矫是楼氏的附庸,对吧?
中行偃不问不行的。
“寿梦答应那三个要求,自然会主动请求长鱼矫留在吴国。”楼令说道。
甚至楼令都能够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晋国没有动真格都能够将吴国打得亡国,足够寿梦认知到晋国有多么强大了。
很久之前,晋国这边提出扶持吴国的计划,那个时候寿梦并没有拒绝,双方只是对于扶持计划的条款存在争议,最大的争议之处就是寿梦认为根本不需要晋国帮忙训练军队。
当时的寿梦知道吴军与晋军的差距吗?多少应该是知道一点。
毕竟,晋国可是当世霸主,不够能打怎么可能当上霸主。总不能真的是使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吧?
在晋军征讨吴国期间,寿梦不就不敢与晋军正面交锋吗?他明明听说过楚国公子罢率军与晋军交战,期间楚军原地解散吃了大亏的事情,偏偏还干出让吴军四散突围的操作。
表明说寿梦没有面对晋军战而胜之的信心,思来想去只能是采取那样的举动了。
以前的吴国群臣可以坐井观天,亡了一次国祚之后,是不是该变得清醒了呢?
“君上?”楼令看向晋君周。
其他人也看向晋君周,等着给出一个意见。
其实,无非就是走个过程,不用晋君周真拿出主意。
晋君周现在只在奇怪郤至和郤杨怎么全程默不吭声。
要知道那可是在更改郤锜当初的决定,有更改的地方,起码就是郤锜做得不够好。
以郤氏众人的脾性,不该立刻跳出来吗?
郤杨面无表情坐着。
郤至的脸色并不好看。
他们没有发作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楼令已经私底下找了很多次,很不容易取得了郤氏的谅解和认可。
让一国之君到己方已故宗主的墓前道歉认错?只要寿梦肯干,算是首开先河了。
那足够郤氏收起楼令想要改变吴国布置的不满,乃至于可以说郤氏会因为一国之君那样干,觉得已经非常的足够。
毕竟,君是君,臣是臣。
不管郤氏多么强大,他们就是为人臣子。
也不管吴国多么弱小,寿梦终究是一国之君。
那么,寿梦肯那么干吗?
楼令笃定寿梦肯干,并且一旦寿梦愿意放下身段,会干得非常有诚意。
南方之君嘛,他们没有中原之君那么多矜持。
再者说了,寿梦该知道晋国没有动真格,他也不想再次招惹来晋军的攻伐,脸皮远没有重登君位重要。
至于说夷昧怎么办?晋国不会坐视不管,最为起码就是将夷昧接回晋国,给块地让他安度余生。
如果夷昧的后代有能力,不是不能在晋国获得官职发光发热。
类似的安排在春秋前期和中期是一种常态,或者整个春秋时期就不缺亡了国的公族后裔为胜利国效力。
吴国当然没有灭。
轮到夷昧或其后代在晋国得享高位,以为吴国就不会尝试与他们联络,试图借力于晋国吗?
关于怎么来处置吴国的决策在三言两语中拿出方案。
郤氏不反对,其他家族可不会站出来,质疑楼令成为中军将之后发布的第一个决策。
“便如此办吧。”晋君周说道。
中行偃应下来,心里则是对于是否被楼令挖坑减少了怀疑。
那样处置当然有难度。
怎么让寿梦亲自到郤武子墓前道歉,接受申巫臣为吴国执政,两样的难度最高。
让吴国交出质子?这个难度反而是最低。
寿梦有不少嫡出的儿子,不算夷昧还有好几个。
“吴国的储君是谁来着?”中行偃突然间有些懵。
不是中行偃从未了解过吴国,只是一直以来没有看过相关的信息。
吴国现在并没有储君,也就是寿梦根本没有任命,到底为什么没有选就不是外人可以得知了。
对于吴国的解决方案便是那样。
晋君周主动提起了来年将要爆发的战事。
“楚国若是反扑,应该出兵多少前往应对啊?”晋君周问道。
楼令答道:“事先动员郑地各家族,让他们入驻楚地各城池。国内等楚军正式攻城,再进行征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