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67章 各自的大局为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例如齐国,他们的国号是“齐”没有错,齐国的国君和公族却是姜姓吕氏。

再说楚国,他们是芈姓,在“氏”方面比较杂,大多数时间是熊氏担任国君,可是也有过非熊氏担任国君的时候。

极个别还有不以“氏”论称,使用“号”来称呼的国家,楚国、吴国、越国都有这种现象。

以楼令的认知,晋国的赵氏确实跟秦国宗室出自同一位祖先,他们后来给分了家,等赵氏在晋国成为重臣,两边才又增强联系,要不然之前就是当对方不存在了。

可以理解那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一种现象。

晋国变得强大,赵氏在晋国很有权势,秦国肯定就有可能用到赵氏的地方;晋国的赵氏也会乐得有一个不弱的外援,哪怕仅仅是信息互换都很不错,没有理由非得往外推啊。

楼氏攻占“雍”时获得了一批文献,关于修建桥梁的资料并不多。这一点没有必要让晋君周知晓。

“寿梦去了‘郤’地,中军将要过去见证吗?”晋君周问了一个新问题。

多数卿大夫就是去了“郤”地,见证寿梦到郤武子的墓碑前致歉。

楼令摇头说道:“臣就不去了。”

能够看出寿梦是在隐忍,真的没有必要过分刺激。

毕竟,接下来晋国还有需要用到吴国的地方,双方且互相虚与委蛇便是。

打不死,那就别做一些无意义的羞辱行为。

真要是将人给逼急了,可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不对吗?

晋国并不是打不死吴国,问题在于打死之后怎么办?

“不是没有尝试过扶持傀儡,玩不动啊!”楼令心想。

在当前,外部势力到某国扶持傀儡都很难成功,更离奇的事情是本国内部出现权臣都不会让君臣过于紧张。

为什么权臣不被过分忌惮的原因讲了几次,不再多说。

晋国扶持余眛失败,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的行动,无一例外也全是失败。

楼令在扶持余眛失败之后有进行总结,跟寿梦得不得民心无关,根由在于吴人排外。

排外思想从远古到很久的将来都会存在。

人都会下意识以区域进行区分,皆是在外很容易结成乡党抱团,位处本地则是歧视外来人。

涉及到统治权,排斥思想必然更为严重,以至于国家与国家完成兼并之后,使之战败者一方接纳统治一直存在不小难度。

“我们获得了郑地不少地方,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羁縻统治。”楼令看到晋君周愣住,猜测是不懂‘羁縻’为什么意思,也就解释道:“所谓羁縻,便是投效的贵族仍旧治理当地人,当地人听从那些贵族的指示。若是贵族要重归郑国,当地人无从选择。”

晋君周表情变得很奇怪。

真要那样解释,目前所有国家都是在使用羁縻之策。

可不是吗?国君管理贵族,贵族管理黎庶。国君未必有私军,贵族却是一定有私军。

郑国的贵族可以转换立场,选择不当郑国的贵族,转而成为晋国的贵族,其他国家的贵族一样可以这般操作啊。

到目前为止,郑地大批贵族转换国籍是属于唯一例子。

其他国家的贵族国籍产生变更,那是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吞并。

“郑地那些人……,他们有可能重归郑国?”晋君周之前还没觉得有什么,了解羁縻是什么意思,心里很是不喜欢国家面临危局而改换门庭的那些郑国贵族。

楼令笑着说道:“郑国当了近百年的墙头草,养成了郑人识相的品行。”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而这种特色是常年积累下来的性情。

晋人的风格是什么?让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晋人就是喜欢摆着一张死人脸,做事刻板并且不懂变通。

世人所认知的晋人没有错,让晋人形成这种品行的原因是什么?完全要从晋文公设立六卿制度,后面晋国成为一台战争机器说起。

等赵魏韩瓜分了晋国,随着赵氏、韩氏、魏氏对自己国家的统治,慢慢让赵人、韩人、魏人有了新的秉性。

春秋时期的列国说晋人刻板,轮到秦国实施变法之后,刻板的标签贴在了秦人的脑门上了。

晋君周听懂了楼令的意思,只要晋国一直保持强大,郑地的贵族就会是晋君的臣子;什么时候晋国变得不行,郑地的贵族可以重新做回郑君的臣子,或是成为他国之君的臣子。

“不能让他们持有太强的武力。中军将消耗当地贵族的实力,做得太对了。”晋君周由衷的认为。

在近来……,更为明确的来说,晋君周与翎姒订婚之后,君臣二人的接触明显增多,楼令也更愿意透露一些信息给晋君周知晓。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毕竟,有了君臣关系之外的额外牵绊,互信的基础会拔高,同时也不会让一方下意识认为是别有所图了。

“臣有一事说于君上斟酌。”楼令看着晋君周等待回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