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重回1978抱金砖 > 第499章 使馆区爆炸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汽车缓缓行驶在东直门北街,远远就看到一片苏式建筑在夜色下灯火辉煌。

占地16公顷的苏联大使馆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各种外交车辆一辆接一辆,经过持枪卫队的检查后才缓缓驶入警戒区域。

郭向北远远看着热闹场面不由感叹:“不愧是老大哥,捧场的还真不少。”

姚靓被李卫红三个女人拉着打扮了半天,穿的很时尚,一路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总是出神。

听到郭向北的话眉毛一扬道:“北极熊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别看现在欧美各种抹黑拉拢,苏维埃联盟目前还是很牢靠的。除非一半成员国集体脱离,否则没有哪个敢不听指挥,最多嘴上抱怨一下。”

郭向北点点头没说话,姚靓说的没错,北极熊只要不内部分裂,很难被外部打败。

“同志您好,请出示邀请函。”

一名战士伸手拦车,走到驾驶位敬了个礼大声说道。

吕涛放下车窗,把提前准备好的邀请函递给他:“这是邀请函,我是司机,另两位同志参加联谊会。”

见小战士朝着车后看,郭向北主动放下车窗,朝他笑着点头示意。

“好的,谢谢配合,请在门口停车下人。”

汽车窗户重新升起,郭向北看着外面上百名笔直站在寒风里的战士,有些诧异问道:“这些是使馆区部队吧?一个宴会而已怎么这么严格?”

姚靓目光扫过外面战士说道:“七六年使馆区爆炸案后,就加强了这方面保卫。”

“使馆区爆炸案?怎么回事?”

郭向北没听说过,好奇询问始末。

姚靓这才想起郭向北前些年不在四九城,于是连同使馆区历史和一名叫做李登贵的烈士故事,一同给郭向北讲述起来。

1949年10月2日,华夏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华夏,并与华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由于苏联的带动和影响,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同新华夏建交,并陆续建立大使馆,使馆区诞生。

于是,保护外国使馆安全的警卫部队也相应建立。

1950年12月,外国驻华使馆区武警外事警卫部队在四九城组建,外国使馆从此成为使馆警卫部队的防卫重地,使馆警卫战士们也把外国使馆的安危,与扞卫新华夏的荣誉联系在一起。

前苏联驻华使馆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使馆,占地面积16公顷,位于朝阳区东直门北中街,当时的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都集中在东交民巷,华夏政府惟独把这么大一块黄金地段划给苏联作为使馆用地,足见与“苏联老大哥”的友好和深远关系。

到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的恩怨,并没影响使馆警卫部队的责任心,战士们一如既往地履行使命。

爆炸案发生那天是1976年4月29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一天,四九城街头飘着五星红旗,挂着大红灯笼,节日气氛浓厚。

这天,轮到战士李登贵和祁国兴在苏联使馆执勤。

两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使馆警卫战士。外国使馆是安保重地,使馆警卫战士担当的是国家责任,因而使馆警卫的培训要比一般的武警战士严格,战士们的体能和护卫技能也较高。

培训合格上岗后,还要不断强化外交政策、忠诚爱国、拒腐防变等方面的教育,执勤中要做到遇事沉着、冷静、勇敢、果断,危急关头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保证使馆万无一失。

战士祁国兴是固定哨位,位于使馆正门。

领班员李登贵则担任流动哨。李登贵穿上武警制服前,是四川营山县农民,1971年1月入伍。哨兵祁国兴比李登贵晚入伍两年,祖籍是河北安新县。

李登贵在使馆周界边走边警惕地巡视。

整个上午,苏联使馆外都很平静,时间已近中午,天气温暖,节日气氛轻松,再过十几分钟,李登贵和祁国兴就要交班去休息了。

就在这时,李登贵察觉了异常。

李登贵快巡视到使馆正门的时候,使馆西侧的马路边走来一名男子,男子步伐有些急。李登贵定睛看,男子左肩上搭着一件深色雨衣,右肩上背着一个黄色的大旅行包,他的装束应该与使馆无关,而他的目标显然是使馆。

李登贵立即警觉起来,准备迎上去阻拦。而男子的步伐更加快了,并且,李登贵突然发现男子肩上背着的旅行包冒出烟雾,李登贵似乎预感到什么,他大喊:

“站住!干什么的?”

男子离使馆大门大约有二十几步远了,他边疾走边回答:“我去使馆。”

“站住!你包里装的什么?”李登贵迎上去拦住男子的去路。

“我包里是炸药,你躲开,要不就炸死你!”男子说着拔腿就往使馆大门冲。

李登贵一把抓住男子就往远处拖。男子不甘被阻拦,使劲儿挣扎,与李登贵扭打在一起。李登贵想把男子拖得离使馆远点儿,而男子却拼命要闯使馆的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