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麟率领随从行至西北边境时,正值深秋,枯黄的草木在寒风中瑟缩,远处的雪山隐约可见。刚踏入凉州城,守将李虎便匆匆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焦急:“赵大人,您可算来了!匈奴分裂后,左贤王呼和台率领的部落已退至漠北,右贤王巴图则占据了漠南的大片草原,还联合了附近的突厥部落,最近频繁在边境挑衅,昨日还劫掠了我们两个村庄,抢走了不少牛羊和百姓。”
赵家麟眉头紧锁,随李虎前往军营议事。军营内,将领们正围着沙盘争论不休,有的主张立刻出兵讨伐巴图,有的则认为应先与呼和台结盟,再联合夹击巴图。赵家麟静静听了片刻,手指点在沙盘上的漠南草原:“巴图虽联合了突厥部落,但他们内部并不团结,突厥部落只是为了利益才与巴图合作,并非真心相助;而呼和台与巴图素有矛盾,且他一直主张与朝廷友好相处,若是我们能主动与他结盟,许以好处,他定会愿意与我们联手。”
“可呼和台现在退至漠北,距离边境较远,我们如何与他联系?而且,万一巴图得知我们要与呼和台结盟,提前出兵怎么办?”一名将领担忧地问。
赵家麟沉思片刻,说道:“我亲自前往漠北,面见呼和台。李将军,你率领一万兵马驻守边境,加强防御,若巴图敢来挑衅,务必坚守不出,拖延时间;同时,派使者前往突厥部落,许以贸易优惠,劝说他们与巴图断绝关系。”
李虎有些犹豫:“大人,漠北路途遥远,且沿途多有危险,您亲自前往,恐有不测。不如派一名使者前去?”
“此事关乎边境安危,必须慎重。”赵家麟坚定地说,“只有我亲自前往,才能显示朝廷的诚意,让呼和台相信我们的结盟之心。你们放心,我会带足够的护卫,确保自身安全。”
次日清晨,赵家麟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踏上了前往漠北的路程。漠北草原辽阔无垠,寒风呼啸,白天烈日暴晒,夜晚则寒冷刺骨。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还要时刻警惕草原上的狼群和巴图的巡逻兵,走了整整十天,才终于抵达呼和台的部落。
呼和台得知赵家麟前来,亲自率领部落首领们在帐篷外迎接。他看到赵家麟风尘仆仆的模样,心中颇为感动:“赵大人,您竟然亲自前来,真是太让我意外了。快请进帐篷,喝杯奶茶暖暖身子。”
进入帐篷后,赵家麟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左贤王,巴图联合突厥部落,在边境挑衅,劫掠百姓,不仅破坏了草原的安宁,也损害了贵部落的利益。朝廷希望与贵部落结盟,共同讨伐巴图,事成之后,朝廷愿意将漠南的部分草原划归给贵部落,还会与贵部落开展贸易往来,为贵部落提供粮食、布匹等物资。”
呼和台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巴图确实野心勃勃,他早就想吞并我的部落,称霸草原。我也想与朝廷结盟,可我担心,一旦我们联手打败巴图,朝廷会反过来对付我们部落。”
“左贤王放心,朝廷向来言出必行。”赵家麟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盟约,“这是朝廷拟定的盟约,上面明确写着,朝廷与贵部落永结友好,互不侵犯,还会为贵部落提供保护。只要贵部落遵守盟约,朝廷绝不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呼和台接过盟约,仔细看了一遍,又与身边的部落首领们商议了片刻,终于点头:“好!我相信赵大人的为人,也相信朝廷的诚意。我愿意与朝廷结盟,共同讨伐巴图!”
赵家麟心中大喜,与呼和台签订了盟约。随后,呼和台派遣两万骑兵,跟随赵家麟返回边境,与李虎率领的兵马汇合。
得知赵家麟成功与呼和台结盟,巴图十分愤怒,他亲自率领三万兵马,联合一万突厥骑兵,气势汹汹地向凉州城进发,想要一举攻破凉州城,震慑朝廷。
李虎得知巴图前来,立刻向赵家麟请示:“大人,巴图率领四万兵马前来,我们只有三万兵马,兵力悬殊,是否要向京城请求援军?”
赵家麟摇了摇头:“京城距离边境较远,援军一时半会儿难以抵达。而且,巴图的兵马虽多,但突厥部落与他并非一条心,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瓦解他们的联盟。”
他随即制定了作战计划:由李虎率领一万兵马,在凉州城附近的山谷中设下埋伏;呼和台率领两万骑兵,绕到巴图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同时,派使者再次前往突厥部落,许以更多的好处,劝说他们临阵倒戈。
巴图率领兵马来到凉州城附近,见城门紧闭,便下令攻城。就在这时,山谷两侧突然响起号角声,李虎率领兵马从埋伏中冲出,箭如雨下。巴图的兵马顿时大乱,纷纷后退。
就在巴图想要组织兵马反击时,远处传来消息,说他的后方遭到了呼和台的袭击,退路被截断。巴图心中一惊,正要下令撤退,突厥部落的首领突然率领兵马来到他面前,说道:“巴图,我们突厥部落与你合作,本是为了利益,可朝廷许给我们的好处更多,我们不能再跟着你了。”说完,便率领突厥兵马撤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