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三百四十二章 见闻(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二章 见闻(一)

在招待所隔离了三天的时间,袁崇焕没有办法离开屋子,不过外边的消息确实可以得到。除了魏忠贤自杀以外,基本上看不道太多关于大明内阁的消息。不过大明其他地方的消息还是有的,不过也基本上都是坏消息,比如东南的叛乱,北部的干旱蝗灾瘟疫,不过登莱青地区的招募消息算是每天都有,招募铁匠的招募农夫的,招募织女纺织工的消息基本上每天都不重样,而且这些招募的数量也比较多。

也许是来到隔离所的日子内吃到了太多的甜食,导致袁崇焕本来烦闷的心情反而有些舒缓,三天的时间也就过得飞快。

第四天的早上,带着白色口罩的工作人员查看了袁崇焕的体温和身体状况,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拿出文件让袁崇焕查看后签字画押,袁崇焕得副手已经将东西打包完成,两人在楼下与其他的仆从一起在招待所汇合时,登莱巡抚李嵩的使者与董遇时的秘书已经在马车旁等待了。

率先开口的是李嵩得人,他先是对袁崇焕在招待所的等待表达了抱歉,同时也说明这是规定,袁崇焕表示理解,随后使者邀请袁崇焕前往蓬莱,董遇时的秘书反而一句话也没说,不过袁崇焕并没有应邀前往蓬莱,而是决定自己慢慢回蓬莱。确定袁崇焕想观察的两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使者只是将准备好了文书证件递给袁崇焕的副手,并且告知袁崇焕其他部下可以先前往蓬莱等待,董遇时的人会作为导游陪同袁崇焕四处走走。

当天下午袁崇焕在董遇时安排的军官带领下开始外青州府得官道上前进开始自己的考察经过。

相比于袁崇焕的待遇,从陕西来的一家人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陕西既然可以能养出两代闯王这民间起义组织其百姓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以至于从陕西来的在今年特别多,从事后统计来看,仅仅天启七年末进入青州关口的有多人,而后续的人数可能有3-5万的样子,从那里的宣传队员递交的文件上来看。如果公司扩大宣传队数量的情况下其实一年的时间可以从陕西地方招募10多万人。对于现在极度缺乏人力的新华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

相比于陕西地方那种,在难民营的情况就算不错的了,这一户姓李的家庭从宣传队进入他们所在的县境内之后,食不果腹的一家之主李四成很聪明的就投靠到了宣传队的队伍中。因为宣传队提供粮食而且有官府的正式购买合同,所以李四成就靠着自己的体力带着6岁的儿子跟着宣传队开始收容贫苦百姓,儿子虽然不擅长言语,但是脑子很灵光,宣传队伍中也有很多因为生计而被迫购买的孩童。不过相比于那些孩童,自己的儿子确实很有天赋。

难民营的条例是所有的食物,由难民营家庭中的女性或者孩童来领取,而男性会被组织起来修缮临时住所,以及营地周围的卫生和清扫工作,李四成只能让儿子和路上救下来的小女孩儿一起领取食物,按照流程两天后就到他们营地进行登记,而李四成也确实是个干活的,凭借着在宣传队中的表现,此时自己已经成为二十户人家的甲长。

营地内也并不全部都是难民,兴华公司的宣传队会一直带领自己招募来的难民在难民营地中等待,直到自己所处的营地被登记完成之后,才会进入青州府进行自己的休假。

李思成这批难民一共是800人,算是比较大的一只规模。负责的宣传队是20人,带队的是原来潼关一带的老员工,一口正式的官话夹着算听得懂的陕西话,相比于比较忙碌的上午要对营地和营地周边的情况进行清理。中午吃过饭之后,下午的事就比较简单了。负责人会带着甲长,而甲长会带着自己管辖的男性户主前往燃料分发地区领取蜂窝煤用来冬季的过冬,相比于夏季接受难民兴华公司更喜欢冬季接受难民,因为冬季寒冷的温度并不会导致像夏天那样有大规模的瘟疫发生。比较麻烦的就是冬季需要保证难民的燃料供应,不过对于这种规模的燃料需求外东北都可以完全提供。

家中的男性被安排进行燃料的搬运,而女性和孩童会被留守的负责人组织起来进行文化学习。其实这种文化学习在接收难民开始之后回到山东的整个过程中也会一直持续文化学习。而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的旅行,让这些难民有一定的文字书写能力,而这段时间负责人也会进行观察。对于难民的性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毕竟谁也不希望把贼招到家里边。而文化学习快的或者说人品不错的就会被提拔为甲长。

花了一天的时间袁崇焕到达了青州府南部,一边走一边询问董遇时安排的导游,得知这片区域是青州的棉花种植区,不过青州府地区种植的都是长绒棉。而且了保证土地肥力。登来青三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实行轮换制度,而兴华公司也会大量提供蚯蚓土。这也是为什么袁崇焕会闻到一股味道的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