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暂时还没想要开始高中的课程,因为高中的知识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人们所认知的范围,就连初中的知识恐怕也要过很多年才能被人们消化。
初中的知识大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百姓识字的不多,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下一步最主要的就是开启民智,俗称扫盲。
王远提出理论,让这些毕业生自行研究,一个月的时间,竟然让他们在望远镜的基础上制作出来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消息传到九成宫,李二立即赶回长安。
这台天文望远镜比大腿还粗,显得非常笨重,使用透镜折射光线形成图像,图像清晰,适合观测月球和行星,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其造价也非常高,因为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看的越清晰,以现在的技术只能先造大口径的,将来再向小口径发展,直至反射式、复合式甚至射电式都会研制出来。
这台天文望远镜安装到王远别墅的天台之上。
王远将老皇帝和自己一家接回长安,老皇帝一进门就拉着王远说道:“快带朕去看看那个什么望远镜!”
王远笑道:“父皇莫急,白天什么也看不到,还需等到夜里,再说了,这个天文望远镜只能看月亮,今日才初七,最好是满月看起来才最完整。”
“那好吧,等夜里再看。”
傍晚,天台上摆上了烧烤炉子,康德负责烧烤,老皇帝、李丽质、小李治及王远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就等天黑月亮升起。
老皇帝吃了口肉串,问道:“月上是否真有广寒宫、嫦娥?”
王远摇头:“哪有什么广寒宫、嫦娥,月亮只是一个巨大的球,其上面荒凉无比,遍布环状的山,没有一个活物。”
众人闻言,仿佛都有些失望。
李丽质低头吃着肉串,一言不发,就连李澄霞和她说话都只是微笑回应,不时地偷眼看一下王远。
老皇帝看到小声对王远说道:“贤婿,朕与观音婢商量过了,以你夺取倭国银矿之功完全可以迎娶丽质了,你还在等什么?”
王远看了李丽质一眼,两人目光对上,李丽质羞的眼神躲闪,低下螓首,俏脸绯红。
“父皇,丽质乃嫡长公主,身份尊贵,区区一座银矿怎能配的上丽质?”
李丽质猛然抬头,盯着王远,语气却是对老皇帝说道:“皇爷爷,其实丽质不想要这个身份,只要能够与心仪之人在一起,哪怕一日有碗热粥裹腹,丽质也就心满意足了!”
王远心中震动,能够感觉到那浓浓的情义。
老皇帝摇头叹息,说道:“话虽如此,但你已经生在皇室,你的婚事自然受到天下人的关注,也由不得你任性。”
李丽质眼眶微红,又低头不语。
王远微微一笑,说道:“父皇,你也知道吐谷浑再三犯我大唐,而我大军一出击伏允便躲进沙漠,我军一退他又出来劫掠。儿臣准备请战,等这次取了慕容伏允的首级,定能堵住悠悠众口!”
老皇帝点点头:“可有把握?”
“嘿嘿,父皇还不知儿臣?梁师都还不是儿臣一人灭的?倭国天皇在儿臣脚下还不如一条狗,区区小国之君,弹指之间让其灰飞烟灭!”
老皇帝戏谑一笑:“那我大唐国君呢?”
“父皇莫开玩笑,儿臣哪有那个心思?若非皇兄逼迫,我连早朝都不去!”
“哈哈哈!让朕说你什么好?说你懒吧,你又为大唐做出如此多的大事;说你勤快吧,你又什么都不愿去做!”
听着二人说笑,李丽质心情又好了许多,渐渐的开始与李澄霞和云汐聊了起来,心中却又升起了一丝担忧,黛眉间的那抹忧愁始终抹不平。
渐渐的,一钩弯月升上了夜空,为长安城笼上了一层银装,显得朦朦胧胧。
矮桌上亮起了一盏台灯,照着桌面上的烧烤,天台上的说笑声传出很远。
王远起身说道;“父皇,时间差不多了。”
将老皇帝扶起来,走到一旁刚建成的一个小屋子里,里面一台天文望远镜伸出窗外。
王远走过去,对着天文望远镜看向夜空,双手调节着方向和焦距,片刻之后,说道:“已经调整好了,请父皇前来一观。”
老皇帝上前看了起来,看了半晌,开口说道:“只看到几座环形山,其他真没看到,不过确实好像是一个大球。”
王远笑道:“这个月亮吧,信则是一个球,不信则是一个土坷垃,所以它就是个信球!”
老皇帝点点头,也没了兴趣,心中越发的失落,说道:“走吧,出去饮酒!”
王远对众女和小李治说道:“你们随意观看,注意别弄坏了!”
两人重新落座,王远给老皇帝倒满一玻璃杯的干红,老皇帝抿了一口,问道:“你说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
王远说道:“这个儿臣也不知,但如今的父皇逍遥自在,不用为琐事烦心,与神仙何异?”
“哈哈哈,此言倒是不假!”
二人推杯换盏,夜渐渐深了,王远才将老皇帝扶回他的别墅,康德收拾东西。
小李治早被李丽质带回别墅休息,王远的四个儿女也早被妻妾带下去睡了。
王远在小冰小玉的服侍下,洗了个豪华丝帕才进屋休息。
李澄霞枕着王远的胳膊,吐气如兰地说道:“夫君,云汐姐姐好像又怀上了。”
王远心中一喜,说道:“明日你陪她让孙神医诊断一下。”
“嗯。我何时才能为夫君生儿育女啊?”
“会有那么一天的,莫想太多,快休息吧!”
“夫君。”
“嗯?”
“今日安全!”
翌日一早,轻轻放下怀中的小冰小玉,洗漱完,去后院锻炼了一个小时。
全家在餐厅吃完饭,王远带着方兴狗蛋骑车来到皇城,到了政事堂平章政事,自己总不来也不是个事儿。
王远与魏征等人打过招呼,坐下拧开保温杯喝了一口,一个奏折还没看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官员进来说道:“房相、魏相、灞国公,陛下刚刚回宫,请三位前往延兴宫觐见!”
王远看了那人一眼,起身说道:“以前没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回灞国公,下官李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