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杉杉此时在戎国王宫只是暂时停留,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她把谢长安叫来,问道:“百姓们的安置情况怎么样了?”
他们前前后后一共接收了几十万中原百姓,第一批安置在了安阳关和长宁府,第二批安置在王庭和长宁之间的一个部落城,第三批暂时安置在王庭。
在王庭安置的百姓就有十几万。
为什么不带回长宁,一方面是因为回程路上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另一方面,长宁已经被戎国大军破坏得不成样子,现在冬天即将来临,要解决这些人的吃穿住行是个大问题,同时,薛杉杉赶走了戎国领土上的戎族人,也需要人口来填补这些空地。
戎国在往东迁移的时候,那些没被薛杉杉占领的部落,利用她人手不足的机会,带着牲畜和其他易搬走的财物逃跑了。
那些被她占领过的地方,还是留下了非常多的牲畜和粮食。
只是牲畜需要人照料,地里的粮食也需要人收割,因此,薛杉杉才决定直接将这些救回来的百姓安置在戎国领土上,以节省今后的人口迁移费用。
谢长安禀报说:“县主,王庭附近的粮食属下已经组织百姓抢收回来了,虽然还没来得及晾晒脱粒,但我估算了一下,大约有六万石。”
薛杉杉发现,戎国人也也不仅仅只是放牧,他们会选择一些适合耕种的土地种植,王庭附近的土地平坦,有很多农田。
她的这场战争让这些戎国平民无法收割粮食,所以即使过了收割的季节,粮食也还在地里。
再加上这个季节不怎么下雨,即使晚半个月,也可以抢收回来不少粮食。
因此,薛杉杉下令让谢长安赶紧接收人质,确定好人质身份后,再组织人手收割粮食。
“六万石够这些百姓越冬的粮食了。”
薛杉杉对这个收获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是白白得来的,省着点吃,十几万百姓至少不会在这个冬天饿死。
然而,谢长安对此却有些不太满意,抱怨说:“县主,您不知道,那些戎人真是不会种地,他们种的地方倒是挺宽广的,但粮食却长得稀稀拉拉,割起来真是费工夫!”
薛杉杉听后笑了笑,说:“戎国人历来就不擅长耕种,能想着种点主食都不错了,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或许让姜德义来看看,说不定能提高一些产量。”
薛杉杉还知道,戎国海拔较高,适合种植豌豆和一些药材,这些都是可以好好规划利用的资源。
然后她问起牲畜的情况,谢长安回答说:“我们找到了约八万只羊,一万多头牛,六千多匹马。那些蛮子真是太狡猾了,他们走的时候居然把牛羊全部赶到了草原上,我们的人能找到这些也费了不少时间。”
尽管这些数量相对于王庭附近的牧场规模来说还是少了些,但人手有限,暂时也只能这样。
薛杉杉一共带了十万左右的百姓回到了这里,仔细核查了所有人的身份,然后将他们带到了王庭副城进行安置。
接下来又为他们准备好了城里现成的石屋,并且分配了粮食,以保证他们的生活。
随后,又组织这些百姓出去捡柴火,割草,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在清点完战利品并安排好百姓之后,薛杉杉留下了四万兵马给谢长安,命令他负责防御戎国的进犯。
而她则带着八千精锐兵马以及其他通过交换回来的人质,迅速赶往安阳关。
安阳关不再是抵御戎国的要塞,但对于薛杉杉来说,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安阳关的北边囤积着夏国的十几万精锐部队,东边则是夏国的府城。
虽然夏皇已经名义上允许薛杉杉的军队通行,但实际上,那些府城还未完全落到她的掌控之中。
薛杉杉必须在夏皇派出重兵之前,迅速吞并通往青阳府的各城池,否则长宁和安阳很快就会变成孤城,难从青阳府的大本营获得各项补给。
可问题是,她现在的人手远远不够。
为了对付戎国,薛杉杉这次总共带出了八万人马,这已经占据了她总兵力的半数以上。在青阳府等地的兵力基本上被抽调了十分之九,只剩下少数人手维持治安。
沙国草原上的人手也所剩无几,谢长安带走了三万人,剩下的也寥寥无几。
当然,沙阳府刚刚被收复,还需要更谨慎一些。
因此,薛杉杉命令谢常德暂时抽调两万兵马北上,前往沙阳府边境换防。
虽然这两方兵马的调动会有一个空窗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乱子,但是为了出其不意,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戎国王庭,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今没有消息传来,薛杉杉只能假设一切正常。
薛杉杉刚一回到安阳关,王昂就立刻迎了上来,急切地向她禀报安阳的情况:“县主,大多数的百姓都已经安顿好了,可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人的原籍所在地今年冬天估计很难生存,所以我没有让他们回去,而是选择让他们在城里集中居住。另外,我也组织了一些百姓,开始在安阳关和长宁的肥沃土地上耕种,虽然现在时节已经有些晚了,但我相信明年应该能有些收成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