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相见自有一番欢喜。
陈序随后便了解到,自从他七年前离开后,这里的一切事务便都严格依照当初定下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未曾有过丝毫偏差,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健。
首先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遥远且环境恶劣的雪原将张氏等几个规模不算小的部族接了过来。
为了让他们能快速安定下来,在清平湖周边特意划定了水土肥沃、地势平坦的区域作为聚居地,不仅搭建了简易的房屋,还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资,甚至安排了熟悉当地环境的族人教导他们开垦土地、辨识灵植。
紧接着,又陆续接纳了同样来自远方的蚀月部族、沙骨部族。
经过数年的朝夕相处与磨合,这些部族的族人逐渐适应了荒原上的生活,也感受到了祈原部族的包容,最终都主动选择与祈原部族融合在一起,并且立下誓言,愿意奉陈序为宗主,接受祈原宗的辖制,服从宗门的各项安排,同心协力建设这片封地。
而程子庚、古兰、宁泽所属的部族,他们考虑到各自的实际情况,没有直接参与到祈原宗的具体事务管理中,只是以客卿的身份加入了祈原宗,形成了一种相对灵活的合作关系。
至于湖泽荒原深处的守望峰,那里的发展也在按最初的计划稳步进行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派出了先遣队开始在那边建造生存之地,只是那里距离清平湖封地路途遥远,沿途环境极为恶劣,而且所需的物资运输十分困难,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护送,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危险,种种原因叠加之下,其建造进度相当缓慢,至今也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基础建设。
这七年时间里,祈原宗下辖的夔龙阁、祈原部族、祈原商会、祈原大营,规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实力也随之显着增强。
夔龙阁作为祈原宗培养修士的核心之地,阁内弟子数量在七年间翻了几番,其中通玄境修士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六百人,更值得一提,就是池云渊、池云霄、周用、乌筱琴、南周、南良生、南星、南青、周轻筠、吕怀、卓御、韩三、铁勒、商师等人都先后突破了修炼瓶颈,成功修入化灵境。
而来自沙骨部族的族长墨焚、其女墨卿,二人本身就有化灵境修为,都一并算作是夔龙阁弟子。
如今的夔龙阁,下属的 “丹药院” 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炼制体系,拥有专门的炼丹房和一批经验丰富的炼丹师,能够稳定炼制出养元丹、玉露丹、培元丹、低品质的养魂丹等一二品丹药,这些丹药不仅能满足宗门内低阶修士的日常修炼需求,还有部分剩余可以通过商会对外出售。
“炼器院” 也有了不小的进步,配备了多座特制的炼器炉,能打造出少部分符器级别的武备,这些武备在战斗中能发挥出不俗的威力。
不过还是受到炼丹师、炼器师自身修为境界的限制,同时手中掌握的珍稀矿石、灵火等资源也十分有限,并不能炼制或打造更高级的丹药、武备。
祈原部族的族人数量在七年间急剧增加,通过融合雪原张氏、蚀风、沙骨等几个部族,如今族人已经超过七万人,族内不仅有擅长耕种的农人、技艺精湛的工匠,还有勇猛善战的武修,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体系,在清平湖东侧广阔的土地上,他们开垦出了大片的良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和灵植,养殖了众多的家畜,生活富足安稳。
如今的祈原宗,在整个湖泽荒原的西部区域,算得上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部族了。
祈原商会则继续沿用以前成熟的运营模式,在清平湖周边设立了多个收购点,将清平湖周边以及各附属部族产出的各种物资集中起来,进行严格的分类、筛选和加工整理,然后用轻辎重车成批运往渔城的祈原阁进行贩卖。
得益于陈序这块二百里的正式封地,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这些年开采出来的矿脉已经有数十条,分布在封地的不同区域,虽然其中多数都是低阶矿物,但凭借着庞大的开采数量,还是能够从外界换回一些中级修炼资源,为宗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祈原大营作为祈原宗的武装力量核心,原先设立之初的十支战旗营,经过七年的不断扩充和整顿,已经增加到了二十支,而且每支战旗营的武修数量也从最初的定额增加到了两百人。
每支战旗营中,通玄境武修的数量都不少于十二人,这是基于组建“小旋元战阵” 的最低标准配置,以化灵境武修为“阵眼”、通玄境武修为“阵器”,做组成的战阵已经能够与化灵境后期修士相抗衡。
战旗营士卒所用的武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次陈序回来时,留下了一千五百套准法器级别的炼狱盔甲,如今只要是开辟了识海的武修,都会配发一套,其余的普通士卒也都配置了精良的武备,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显着增强,足以应对周边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