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1000章 有效拖住华北日军支援武汉战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00章 有效拖住华北日军支援武汉战役

“确定过了,”陈振华摇头,“小鬼子在他们营里安了‘监视队’,每个连三个鬼子兵,枪都顶在晋绥军后脑勺上。昨天有个排长想递消息,被小鬼子当场砍了头,挂在城楼上。”

帐篷外传来马蹄声,115师的通信兵掀帘而入,怀里抱着个被体温焐热的电台:“武汉来电,国军在黄陂被鬼子25师团突破了,让咱们立刻派至少两个旅南下增援。”

电报在众人手里传阅,帐篷里的空气瞬间凝重起来。120师的代表攥着电报,指节泛白:“咱们在华北拖了鬼子三万多人,武汉那边怎么还顶不住?24、25、26这三个师团是新组建的,战斗力顶多算二流。”

“国军是被逼到墙角了。”陈振华指着电报里的“民怨”二字,“豫省的百姓听说国军丢了信阳,扛着锄头跟游击队走了;鲁省的乡绅联名给延安发通电,说‘宁投八路,不盼国军’。

他们急需一场胜仗稳住民心,把能打的部队全堆到武汉了,连川军的两个旅都调到了前线,可小鬼子的援兵是源源不断地从九江登陆。”

副总指挥一直没说话,此刻忽然用手指敲了敲太原城防图:“咱们不能分兵。”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

“太原城里的五千鬼子是华北日军的‘脊椎’,打断它,晋省、冀北、豫南的小鬼子就成了没头的苍蝇。要是现在分兵去武汉,太原的下鬼子喘过气,联合平津的小鬼子反扑,咱们之前拿下的县城全得丢。”

暮色降临时,指挥部里点起了马灯。陈振华铺开华中战场的地图,手指划过“九江”“黄陂”“武汉”三个地名,那里的红箭头像条嗜血的蛇,正从长江北岸往武汉城区蠕动。

“鬼子的三个新师团有蹊跷。”他指着地图上的“运输船”标记,“从日本本土到九江,海运得走半个月,可这三个师团上个月才组建,这个月就登陆了,船速快得不正常。”

“我知道了!他们用的是‘速成运输’,把火炮拆了装货船,士兵挤在货舱里,不管风浪多大都开足马力,这是急着要拿下武汉。” 陈振华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国军那边更急。”副总参谋长叹了口气,“听说蒋某人长下了死命令,‘守不住武汉,就跳长江’,连嫡系的中央军都填进去了。可他们的打法还是老一套,扎堆在城里死守,不知道学咱们打游击。”

陈振华想起上个月截获的国军作战计划,上面密密麻麻标着“第几师守第几街”,把部队像棋子似的钉在城里,活活让鬼子的炮火炸成了筛子。

“他们是怕了,”他低声说,“淞沪丢得太快,华北丢的也很快,再加上咱们现在收复了冀中和冀南,国府怕再丢了武汉,民心彻底散了。”

这时,通信兵又送来份电报,是根据地的地方政府发来的:“太谷、清徐的百姓听说要打太原,连夜蒸了两千斤窝头,让驴车往前线送。还有些铁匠,把家里的铁锅砸了,要给咱们造手榴弹。”

帐篷里的气氛缓和了些。副总指挥看着电报,忽然笑了:“看见没?这就是民心。国军守不住武汉,不光是因为打不过鬼子,是把民心丢了。咱们打太原,不光是要缴枪,是要让百姓知道,还有人在为他们拼命。”

他站起身,马灯的光在他脸上晃出明暗交错的纹路:“给武汉总指挥回电,就说太原战役结束后,我们派一个师南下,配合他们打游击,我们现在的兵力也缺乏,还缺乏编制。但现在,谁也别想让我们从太原城下撤兵,正好趁机会再次向国府要编制。”

十月中旬的太原城外,半夜里飘起了雨夹雪。陈振华披着件打补丁的大衣,在炮团阵地间巡视。

九二式步兵炮的炮管上结着薄冰,炮手们正用破布蘸着煤油擦拭,煤油味儿混着雪水的寒气,呛得人鼻子发酸。

“旅长,155毫米的重炮预热好了。”朱睿搓着冻僵的手,指着牛驼山的方向,那里的探照灯正刺破夜空,在太原城墙上投下惨白的光,“瞄准镜里能看见鬼子的督战队,穿着黄呢子大衣,正用枪托砸晋绥军的士兵。”

陈振华举起望远镜,镜筒里的景象像幅血淋淋的画——一个晋绥军士兵被打得跪在雪地里,背后插着块木牌,上面写着“通敌者”,而他的身边,几个百姓正被鬼子推搡着往堡垒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