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 第663章 径直走向了档案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番话,是老公安用几十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出的金玉良言。赵承平再次郑重地记下:“盯梢轮换,人机结合”。

会议的气氛,彻底热烈了起来。

负责审讯的女同事提出,对于李沉这类高智商、反侦察能力强的嫌疑人,初期的审讯策略,可以更侧重于疲劳战和心理施压,而不是急于让他开口,避免过早暴露我方的底牌。

负责技术侦查的同事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内部的“专家人才库”,将像方太良这样的专业人士信息进行归档,以便在未来的案件中,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最合适的“外脑”支援。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没有指责,没有抱怨,只有最真诚、最深刻的反思和建议。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背后,都是他们在这次案件中,亲身经历过的困境和挑战。

赵承平的笔记本,很快就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闪闪发光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这,就是他的团队。一个懂得在胜利后,第一时间低头寻找自身不足的团队。一个懂得将伤疤,变成最耀眼勋章的团队。

拥有这样的团队,何愁利剑不出鞘,何惧妖魔不现形?

第二幕:办公桌前的“告别”——一场与过去的和解

散会后,天色已近黄昏。

同事们陆续下班,办公室里渐渐安静下来。赵承平没有急着离开,他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然后,开始整理那张仿佛经历了一场战争的办公桌。

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每办完一个大案,他都会用这种方式,为这段紧张的岁月,画上一个郑重的句号。

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整理,更是一场精神上的“归档”和“清零”。

他先从那一摞摞堆积如山的案卷材料开始。

其中,有大量的、在侦查过程中被证伪的线索,有对无数个外围人员的调查笔录,还有那些记录着他们一次次走入死胡同、又一次次柳暗花明的会议纪要……这些材料,在当时,耗费了他们无数的心血。但此刻,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

他将这些文件,一沓一沓地,送入了碎纸机。

伴随着“嗡嗡”的声响,那些曾经让他们焦虑、让他们困惑、让他们彻夜不眠的文字,化作了毫无意义的纸屑。这个过程,对他而言,是一种释放。他是在告别那些无用的信息,告别那段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探索过程,将自己的大脑内存,清理出来,留给下一个未知的挑战。

接着,他拿起了另一部分需要永久归档的文件。

这里面,有李沉亲笔签名的审讯笔录,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工程质量报告,有银行流水和审计报告的核心证据复印件……每一份文件,都薄薄的,却又重如千钧。

他拿起那份最终版的结案报告,三十七页纸,此刻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和温度。他能感觉到,每一个字背后,都站着一个不眠不休的身影;每一个标点,都凝结着整个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文件分门别类,装入牛皮纸档案袋,然后在封面上,用黑色的签字笔,工工整整地写上案件的名称、编号和归档日期。

当他写下最后一笔,将档案袋封存好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也与这个案件,完成了最后的和解与告别。

所有的恩怨、所有的挣扎、所有的激战,都将随着这个档案袋,被锁入厚重的铁皮柜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他,将从这个故事中,彻底地抽离出来。

第三幕:短信里的“人间”——一扇通往未来的门

就在他将办公桌擦拭得一尘不染,准备关灯离开的时候,口袋里的手机,轻轻地震动了一下。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新短信。

发信人是:方太良。

赵承平的心,微微一动。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他对整个案件最初的记忆。他想起了第一次见到方太良时,他那双因愤怒和绝望而通红的眼睛;想起了他在工地上,指着那些劣质钢筋,浑身发抖的样子。

是这个固执而勇敢的普通人,用他的坚持,点燃了这场风暴的第一颗火星。

他点开短信,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赵队,听说案子结了,一切都还顺利吧?周末有空吗?想请您吃个便饭,不为别的,就想……当面跟您说声谢谢。”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最质朴的、发自肺腑的真诚。

赵承平看着这条短信,站在空无一人的、安静的办公室里,忽然就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比轻松和温暖的笑容。

他知道,这顿饭,他必须去。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饭局。这,更像是一次“回响”的确认。

它确认了,他们所守护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尊严,更是像方太良这样,每一个普通人心中,那份对公平和正义最朴素的信仰。

它更像一扇门。

一扇将他从那个充满了卷宗、审讯、斗智斗勇的“案件世界”,重新拉回到这个充满了家常便饭、真诚感谢、温暖情谊的“人间世界”的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