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王凌在明末 > 第474章 三个狠角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扬州大学新任大祭酒:韩破浪——“水师阎罗”

韩破浪,三十出头,身材高大魁梧,皮肤黝黑粗糙,带着常年海上征战的痕迹。

他曾是水师悍将,因性格刚烈、执法如山得罪权贵,被贬入都察院。

他的狠,在于**“雷厉风行,犁庭扫穴”,带着水师特有的决绝与霸道。

丰功一:海盗销赃案

东南沿海数府官员,与巨寇汪直余党勾结,为其劫掠的商船货物提供销赃渠道和庇护。涉案官员多在地方根深蒂固,且有海寇武装威胁证人。

韩破浪请调水师战舰数艘,直扑涉案最重的海港府城。

战舰炮口直指府衙,水师陆战队强行接管城门、码头、仓库。他亲自带队,以查缉走私为名,三日之内查封所有可疑商行、货栈、当铺,扣押账册货物无数。

面对府尹的咆哮抗议,韩破浪只冷冷一句:“本官奉旨查案,有阻挠者,以通匪论处,水师火炮伺候!”其雷霆手段震慑群小,海寇派来的杀手尚未近身,就被水师侦缉队射杀于码头。不到一月,官匪勾结网络被连根拔起,缴获赃物价值百万两。民间称其“韩阎罗一怒,海港三日惊”。

丰功二:河工巨蠹案

黄河某段堤坝年年修,年年溃,朝廷拨付的巨额河银不翼而飞。工部派员查了几次都无果而终。

韩破浪接手,不查账房,先查河工!他换上短打,混入民夫队伍,在烈日暴雨下同吃同住半月,摸清了河工头目克扣工钱、以次充好、虚报人头的种种伎俩。

同时,他命水师快船沿河巡查,记录所有运料船只的航线和卸货点。发现大量优质石料被偷偷运往附近豪绅的庄园!韩破浪当即调兵,包围豪绅庄园和河工衙门,人赃并获。

面对工部大员的求情信,他当众焚毁,厉声道:“堤坝关乎百万生灵!贪此银者,罪同弑民!有一个算一个,皆该斩立决!”此案震动朝野,追回赃银数十万两,处决河官、工头、豪绅十余人。其“宁错杀,不放过”的狠辣作风,让工部上下谈“韩”色变。

“活阎王”驾临,三学颤栗!

当周铁砚、郑寒锋、韩破浪三人,手持圣旨,在锦衣卫王命旗牌的护卫下,分别踏入京师大学、南直隶大学、扬州大学那依旧残留着抓捕痕迹的朱漆大门时,整个校园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侥幸未被上次大清洗波及、但屁股底下绝不干净的残留吏员(如一些未参与核心分赃但收过小贿赂的学录、斋夫、门子),听闻这三位煞神的名号,无不两股战战,面如土色。

周铁砚那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京师大学典簿厅,几个老书办手中的算盘珠子都抖得噼啪乱响;郑寒锋清冷的身影出现在南直隶大学号房,值夜的老吏孙更(曾举报有功)都觉得后背发凉,仿佛心思被看穿;韩破浪魁梧的身躯立于扬州大学残破的“风雅楼”前(原积分兑换点),几个刚被招募进来、负责清理废墟的杂役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屏住了呼吸。

“深挖!彻查!上溯十年!下究经办吏员之三代亲眷、门生故旧!凡有贪渎,无论巨细,一律记录在案!凡有包庇,视同主犯!”三位大祭酒上任的第一道钧令,如同三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三所学堂的肌肤之上。

周铁砚坐镇京师大学,立刻封存了上次未及细查的所有陈年档案、补贴申请底单、甚至废弃的“迎新宴”菜单。

他带来的刑名师爷团队,开始用放大镜审视每一份文书上的涂改、印章的深浅、墨迹的新旧、乃至纸张边缘的虫蛀痕迹。他要挖的,是那些隐藏在完美假账背后的“影子名额”和“幽灵补贴”。

郑寒锋在南直隶大学,则启动了新一轮的“谈心”。

对象不仅仅是留校的教职,还包括那些曾被欺压、敢怒不敢言的普通生员、伙夫、杂役,甚至附近曾被番生骚扰过的百姓。他笑容温和,但问出的问题却直指人心深处:“还记得某某学监最喜欢收什么‘土仪’吗?”“某年某月,是否见过某位教授深夜携带包裹离开?”“你觉得,还有谁……知道得更多?”恐惧的种子在温和的询问中悄然种下,瓦解着残留的攻守同盟。

韩破浪在扬州大学的手段最为直接。他带来的并非师爷,而是一队精干的水师侦缉好手!他们拿着上次查获的“风雅积分”票根,按图索骥,重新“拜访”那些曾与番生“文化交流”的青楼楚馆、赌坊酒肆,用军人的威压和韩破浪的凶名,逼问出更多参与其中的本地胥吏、帮闲、乃至提供“特殊服务”的中间人名单。

他要撕开的,是那张覆盖在扬州城上、与学府腐败紧密勾连的地方保护网。

新补充进来的校职员工,多是于成龙从寒门士子、清白吏员中选拔,本就对贪腐深恶痛绝。

面对这三位煞气腾腾的上官,他们心中虽凛然,却更多是振奋与坦然。

他们知道,自己将见证并参与一场真正的刮骨疗毒,在这三位“活阎王”的麾下,只要自身清白,便无需畏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