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年一把夺过报纸,双眼圆睁,怒喝道:“这叶明好大的胆子!”他猛地站起身,将报纸狠狠摔在地上,在屋里来回踱步。突然,他停下脚步,眼神阴狠地说:“哼,他以为这样就能坏我等好事?召集各粮商,我们联合起来,暂停售粮,看他能撑多久!”
与此同时,叶明正站在义仓前,看着百姓们有序地领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时,一名衙役匆匆跑来,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叶明微微皱眉,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他对身边的武明堂说道:“老武,他们果然沉不住气了。不过,我们早有准备。你去安排,从水路加急调粮,同时放出消息,说朝廷的赈灾粮不日就到。”
武明堂领命而去。叶明望着远方,心中暗自思索,这场与粮商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叶明站在望火楼的顶层,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那如长龙般蜿蜒的买粮队伍。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冷笑。
这座望火楼是他特意让工匠们建造的,它采用了砖木结构,高耸入云,矗立在粮市的正中央。
而望火楼的顶层,则设有一个观景台,四周镶嵌着精美的琉璃窗。这些琉璃窗经过特殊的角度处理,使得从这里望出去,正好可以将对面酒楼的包厢一览无余。
叶明心中暗自思忖:“是时候收网了。”他轻轻地抚摸着袖中的那叠按满红手印的供状,嘴角的冷笑愈发明显。这叠供状,是他昨夜突审七个粮行账房时得到的重要证据。
在“坦白可减罪”的新政下,这些账房们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将陈家如何用霉米换取官仓新粮的把戏和盘托出。
就在第一缕阳光洒在官粮店那金光闪闪的招牌上时,叶明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只见十二匹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奔向不同的方向。马背上,捆绑着一张张加盖了知府大印的告示,上面赫然写着:“即日起,实施‘粮引’制度,所有大宗粮食交易必须持有衙门发放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