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的第三日,安阳河两岸挤满了百姓。叶明站在新筑的观水台上,望着清澈的河水在疏浚一新的河道中奔流。
两岸的石砌护坡像两条青龙蜿蜒远去,每隔百步就有一座青铜闸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放船!”随着叶明一声令下,十条载满谷种的小船从上游缓缓驶来。
这是叶明设计的";验水船";,船底漆着红白相间的刻度,用来测量各段水深。最妙的是船头悬着的铜铃——水流速不同,铃声便有急缓。
";叮铃——叮铃——";清脆的铃声由远及近。郑大年捧着《水文册》疾书:“上游流速三刻,中游两刻七分,完全符合大人计算!”
突然,下游传来欢呼声。叶明快步赶去,只见南塘新修的引水渠口,一股清泉正汩汩流入干涸已久的塘底。几个孩童赤脚跑进浅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
“报!周家庄新渠通水了!”衙役骑马赶来报告。叶明立即带人前去查看,只见原本被周家私改的水道已经恢复原状,新装的青铜闸门旁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用水章程和罚则。
最令人欣慰的是城西的滤污池。曾经铁锈色的污水经过三层过滤,流入蓄水池时已清澈见底。池底铺着的鹅卵石间,居然有几尾小鱼在游动。叶明蹲下身,掬起一捧水尝了尝,甘甜的味道让他想起山涧清泉。
傍晚时分,叶明登上钟楼远眺。整条安阳河宛如一条碧玉带,串联起星罗棋布的池塘和水渠。
晚风送来泥土的芬芳,还夹杂着新秧的清香。他摸出怀中那本翻旧的《河工日志》,在末页郑重写下:“四月廿八,安阳水脉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