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廷会衙门。
下值时分,郎官邓泉走出了大门。
虽然他只是个郎官,但由于家族和廷会官阳沐有些关系,他也被安排进了廷会当差——也就是高级打杂。
但哪怕只是这个打杂的活,也是许多人挤破了头都想进来的。
若是以往,他下值走路回家时脚步都是带风的。
只是今天……
出了廷会大门,他一言不发,神情凝重。
今天帮着李廷会处理文件时,他无意间瞟到了一份文件。
由于廷会制度极其严格,他自己也不想因小事断了前程,所以他当时并没有多看,马上就移开了目光。
可仅仅那一眼,他看到了文件上的几个字:韩国田亩清查与分发。
韩国?
怕是要准备攻韩了吧。
这没什么,所有人都知道秦国之志,无非是早几年晚几年罢了。
田亩清查,也能理解。
毕竟如果攻下韩国,秦国朝廷肯定要自己清查一下数据的,毕竟韩国朝廷的资料有多大水分,谁都不敢保证。
可他关注的是“分发”。
为什么要分发?怎么分发?
在韩国,超过半数的土地都掌握在那些权贵手中,余下的土地才是韩国大部分底层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东西。
老百姓自己活都不够,所以这田亩肯定不是动他们的。
难道是要对那些韩国权贵的?
理论上来说,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毕竟秦国都展开过一次土地整改了,韩国权贵哪怕投降也凭什么不割肉?
但许多时候,官方文件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有自己的含义的。
如果只是放一些田地出来给百姓,那大可以用‘整改’‘调查’等字眼。
用上‘分发’,只能证明这个范围就算不是全部、至少也是占九成的权贵土地。
如果再联想到当今大王对贪官的打击、对无功之人的轻视,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打下韩国后,不管大王明面上的安抚措施是什么,大部分无用的韩国权贵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那这样一来,用上分发也就很合理了。
只有一小部分真心投靠、或者有功劳的人可以幸免于难,其余大部分韩国权贵的土地,都得重新分配。
邓泉对韩国权贵不在意。
别说只是动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哪怕是大王要杀光他们都与他无关,身为秦国官宦,他只会拍手叫好。
可这种事情,一旦做了第一件,就一定会有第二件。
到未来,会不会落到秦国国内的权贵们身上?
要知道,秦国权贵们占有的土地比例虽然不如韩国那么高,但也达到了三成——占国家人口不到半成的权贵,占了全国三成多的土地。
大王会乐意吗?
邓泉觉得这个答案压根不用去想,因为大王对国师绝对的支持表明了他的态度。
想到这里,他的心绪变得无比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