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快穿大秦,我和抚苏闯咸阳 > 第550章 暗处的敌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到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敌人,“必须主动出击,至少要摸清他们的动向和兵力部署。你觉得,派谁去最合适?”

孙健略一思索,道:“赵贲将军勇猛善战,且熟悉南方地形,之前在平定百越的战事中屡立战功,让他率一支精锐骑兵去侦查,应该能尽快带回消息。”

扶苏颔首:“好,就依你所言。等会儿议事时,便让赵贲领命。另外,我们的粮草储备如何?若是战事一旦打响,能否支撑得住?”

“回公子,”孙健答道,“经过这半年的努力,各地屯田收获颇丰,粮仓已经充实了不少。但若是长期开战,恐怕还是会有些紧张。不过,我们已经与蜀地的郡守联系过,他们答应会在秋收后支援我们一批粮草,想来能解燃眉之急。”

“蜀地的支援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别人,”扶苏道,“还是要抓紧时间,让各地继续抓紧农耕,特别是那些靠近前线的地方,要组织百姓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万一汉军突破防线,也不能让他们抢走一粒粮食。”

二人正说着,议事厅方向已经传来了脚步声,显然是将领们陆续赶到了。扶苏整理了一下衣袍,对孙健道:“走吧,我们去看看大家的想法,集思广益,总能找到应对之策。”

走进议事厅,只见十几位将领已经整齐地站在厅中,个个神色肃穆,显然都已得知了汉军异动的消息。看到扶苏和孙健进来,众人齐声行礼:“参见公子!参见孙大人!”

“诸位将军免礼,”扶苏抬手示意,走到主位坐下,“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南方汉军有异动,似有突袭之意。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商议如何应对。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话音刚落,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将领便上前一步,抱拳道:“公子,末将赵贲,愿率部前往南方侦查,定要查清汉军的虚实!”正是孙健刚才提到的赵贲。

扶苏看向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赵将军有此决心,本公子甚是欣慰。好,便命你率三千轻骑兵,即刻出发,务必小心行事,查明汉军的兵力、动向以及驻扎地点,五日之内,务必带回消息。”

“末将领命!”赵贲大声应道,转身便要去准备。

“赵将军稍等,”孙健叫住他,“南方多水泽,骑兵行动或许会有些不便,你可挑选一些熟悉水性的士兵,带上足够的干粮和水,必要时可以借助船只代步。另外,带上几面信号旗,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可通过信号旗传递消息。”

赵贲点头:“多谢孙大人提醒,末将记下了。”说罢,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议事厅。

赵贲走后,另一位将领上前道:“公子,末将以为,光靠侦查还不够。汉军既然敢来,必然是有备而来,我们应当在边境要道布置防线,加固工事,让他们知难而退。”

“李将军所言有理,”扶苏道,“但防线不能拉得太长,否则兵力分散,容易被汉军各个击破。我们要集中力量,守住几个关键的隘口和渡口,这样才能以逸待劳。”

“公子说的是,”又一位将领接口道,“末将建议,在漓水、湘水等几条主要河流的渡口处增派兵力,修建堡垒,同时在两岸布置弓箭手,一旦汉军乘船而来,便可予以迎头痛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扶苏仔细听着,不时点头,或是与孙健低声交流几句。议事厅内的气氛虽然紧张,却充满了斗志。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最终制定了一套应对方案:由赵贲率部侦查;李将军率五千步兵前往漓水渡口布防,修建堡垒;王将军率三千士兵驻守湘水沿岸,加强巡逻;其余将领则留守城池,负责城防和预备队的训练。

方案既定,将领们便各自领命而去,整个城池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迅速运转起来。士兵们扛着兵器、推着粮草,在街道上匆匆而过;工匠们则带着工具,赶往各个防御工事的修建地点;百姓们虽然有些惊慌,但看到秦军有条不紊的行动,心中也渐渐安定下来,不少人还主动拿起工具,帮助士兵们搬运物资。

扶苏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不仅是对秦军战斗力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领导者的考验。他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才能带领大家度过这个难关。

“公子,天快黑了,风大,您还是回府吧。”孙健走上城楼,递给扶苏一件披风。

扶苏接过披风披上,目光依旧望着南方:“我再等等,看看赵将军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孙健叹了口气:“公子,赵将军刚出发不久,就算再快,也得明日才能有消息。您已经一天没休息了,若是累垮了身子,可如何是好?”

扶苏摇了摇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汉军随时可能发动突袭,我们多一分警惕,就能多一分胜算。”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在城下禀报道:“公子,孙大人,南方边境传来消息,有几个村落遭到不明身份的人的袭击,损失了一些粮食和牲畜,村民们已经往城内撤退了。”

扶苏和孙健脸色一变。孙健沉声道:“看来,汉军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恐怕只是试探性的攻击。”

扶苏眼神一凛:“命令李将军和王将军,加强戒备,不可轻敌。同时,派人接应撤退的村民,确保他们的安全。”

“诺!”士兵领命而去。

夜色渐渐降临,城楼上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在扶苏坚毅的脸庞上。南方的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这座城池,一场大战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了这片土地的上空。

扶苏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艰难而漫长的。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个信念: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因为他身后,是无数百姓的期盼,是大秦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