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摆摆手:"朕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再说,延期三个月换来一艘完美的大船,值得!"
吴劲草感激地望着张无忌:"陛下如此信任,臣唯有以死相报!
三个月里,臣与工匠们同吃同住,日夜赶工。
泉州知府说我们疯了,可我们知道,这船承载着大明的未来!"
"现在船终于造好了。"
张无忌欣慰地说,"老吴,你给朕说说,这船到底有多壮观?"
吴劲草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陛下,这艘'隆武号'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可载千人。
船上有水密隔舱三十六间,粮仓、水柜足够半年之用。
船首装有铜炮八门,两侧各有二十四门,火力足以震慑任何海盗!"
张无忌听得心驰神往:"好!好!朕已经迫不及待要亲眼看看了!"
"陛下,"吴劲草忽然正色道,"臣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这艘船凝聚了五千工匠五年的心血,臣恳请陛下允许,在船首刻上所有参与建造者的名字,让他们与这艘船一起名留青史。"
张无忌肃然起敬:"准!不仅如此,朕还要亲自题写'隆武号'三个大字,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是我大明工匠的杰作!"
吴劲草激动得热泪盈眶,离席跪拜:"臣代所有工匠,叩谢陛下恩典!"
张无忌连忙扶起他:"快起来!今日是高兴的日子,不必如此。来,再喝一杯!"
两人推杯换盏,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烛光摇曳中,张无忌忽然问道:"老吴,这五年你回过几次家?"
吴劲草一愣,随即苦笑道:"不瞒陛下,臣只在母亲去世时回去过三天,其余时间都在船厂。"
"你夫人和孩子呢?"
"内子带着孩子住在泉州,偶尔能见上一面。"
吴劲草眼中闪过一丝柔情,"小女儿今年五岁,正好和这艘船同岁。她总说爹爹在造一艘能飞到月亮上的大船。"
张无忌心中触动,轻声道:"等船启航那天,朕特许你带家人一同登船,让他们亲眼看看你的成就。"
吴劲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连连点头。
夜渐深,酒已微醺。
张无忌望着窗外的明月,忽然问道:"老吴,你说这艘船能带我们去多远的地方?"
吴劲草顺着皇帝的目光望向夜空,坚定地说:"陛下,只要风帆所至,碧波所及,皆是我大明疆土!这艘船,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张无忌豪情顿生,举杯高声道:"说得好!来,为新时代干杯!"
两只酒杯在月光下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而欢呼。
月光如水,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为这庄严的宫殿镀上一层银辉。
殿内,张无忌与吴劲草的酒宴已近尾声,但两人的兴致却愈发高涨。
"老吴,朕决定了。"
张无忌忽然放下酒杯,目光炯炯,"朕要亲自去泉州,参加'隆武号'的首航!"
吴劲草闻言,酒意顿时醒了大半,慌忙起身行礼:"陛下,海上风浪难测,龙体安危..."
"诶!"张无忌挥手打断,"朕当年纵横江湖,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再说,这可是我大明第一巨舰,朕若不亲自见证,岂不遗憾终身?"
见皇帝心意已决,吴劲草不再劝阻,反而涌起一股豪情:"既如此,臣定当确保万无一失!陛下何时启程?"
"三日后便出发。"
张无忌笑道,"朕已命人准备南巡事宜,正好借此机会体察民情。你先行一步回泉州准备,朕随后就到。"
吴劲草深深一揖:"臣遵旨!"
次日早朝,张无忌宣布南巡决定,朝堂上一片哗然。
刘伯温为首的保守派大臣纷纷出列劝阻。
"陛下,海上凶险,万一..."李侍郎额头冒汗,声音发颤。
张无忌朗声大笑:"李爱卿,你去年不是亲自看过'隆武号'吗?难道对吴卿和五千工匠五年的心血没有信心?"
李侍郎一时语塞,只得退回队列。
其他大臣见状,也不敢再多言。
退朝后,张无忌召来太子张昊和刘伯温,详细交代监国事宜。
他特意叮嘱:"此次南巡,朕要轻车简从,不必劳师动众。但有一事必须办妥——"
刘伯温连忙躬身:"请陛下明示。"
"传旨泉州知府,为吴劲草的家人在船厂附近安排一处宅院,要宽敞明亮。"
张无忌眼中闪过一丝温情,"这五年来,吴卿为国尽忠,却亏欠家人良多。朕要给他一个惊喜。"
三日后,一支精干的御驾队伍从京城出发,沿着官道向南疾行。
张无忌身着便服,骑马走在队伍前列,不时停下来与沿途百姓交谈,询问农桑收成和地方官吏政绩。
同时,吴劲草已快马加鞭赶回泉州。
一入城,他便直奔船厂,召集各工头紧急议事。
"陛下要亲临首航,所有人打起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